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院校不能老拿“明星”说事儿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高德峰 2012-10-30

在中国艺术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并不算高的当下,艺术职业教育的确有其骄人业绩与过人之处。很多艺术职业院校曾培养出了大批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特别是表演艺术家,至今谈及本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就时,从校长到老师都能如数家珍一般,列出一串串著名的明星或艺术家的名字。

诚然,这些明星或艺术家为他们的母校争得了荣誉,甚至已经成了某些艺术职业院校的镇校之宝,给母校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不过,笔者以为,辉煌的过去已成为历史。拥有明星、艺术家校友的院校,当下的教学是否一定是高水平的?出了几个明星或艺术家,就能代表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对此,笔者始终持怀疑态度。

实际上,一个明星或艺术家的出现,原因往往复杂。处于打基础阶段的中职教育,其教学业绩功不可没,却不能浮夸、浮华,更不能浮躁。毕业生的成才或成名,一般来说,往往是在中职的土地上“播种发芽”,而在本科的校园里“开花结果”;有的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并不出色,而是毕业之后历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艺术磨砺才逐渐扬名;还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出名甚至完全是因为偶然的机遇。此外,几乎所有的明星、艺术家的成名,无不与其个人的艺术天赋、悟性、苦练、励志、奋斗、追求或名人举荐或名导慧眼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此说法,完全没有否定艺术职业教育的功绩、功劳和功德之意,而是想提醒我们的一些院校,不能老拿明星或艺术家当盾牌,以此佐证本校的教学质量有多么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多么过硬,从而掩盖其自身办学的诸种不足。作为办学机构,学校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全局,清醒认识到当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的态势。我们的办学者、管理者及教师们,不要再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岁月,而要立足当下,正视现实,切实提高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强化优化教学管理,建立起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甚至要建立起评估教学质量的风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以为,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普遍培养与重点提高的关系。作为艺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当将普遍培养放在质量的首位,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人人分享,相信人人都会成才;针对好学苗、尖子生,则施以重点提高的培养,这样才能做到教育公平公正。二是要处理好大众化培养与精英化培养的关系。大众化意味着普及化,精英化也就是专业化。学校应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作为专业艺术院校,更应当重视专业化的精英教育。三是要处理好专业培养与素质提高的关系。艺术院校必须“艺术”,专业教育必须“专业”,人才培养要专业化而不能业余化。专业艺术院校如果仅仅开展宽口径的素质教育,那么就失去了专业院校办学的意义与价值。作为办学者,我们期待在普遍培养的同时,有更多更好更优更著名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艺术大舞台。
 

 


【编辑:文凌佳】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