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2年3月24日(99艺术网 冯明明)下午三时,“赵红尘多元艺术展:主”于798香港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出的作品有2010年初创作《九五至尊》到2012年完成《万寿无疆》,《十字架》、《新十字架》、《信-望-爱》,这五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构成一个大写的汉字“主”——中文的“主”字由五个笔画构成,一点三横加一竖。赵红尘的多元艺术作品“主”也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组画,且五个部分对应性地组合成一个“主”字的形状。这五个部分分别是书写在一块较小展板上的展览会标题“赵红尘多元艺术展:主”;两幅大画“九五至尊”和“新十字架”背靠背贴在一块大展板上,构成“主”字的第一横;中间是一个用古木做成的“十字架”雕塑,这是“主”字中间的一横一竖;最后又是由两幅大画“信-望-爱”和“万寿无疆”背靠背贴在一块大展板上,构成“主”字下面的一横。
谈及主题“主”,赵红尘表示:“‘主’在这里既是精神的上帝又是物质的上帝,既是信仰的上帝又是权力的上帝,东西两种不同价值观在这里开始激烈碰撞……我越画越害怕,恍惚触及一个前人从未触及的空,在这个空的结构中我突然成为我自己的‘主’”。此次展出的作品赵红尘采用了油彩、综合媒材和雕塑等新手法进行呈现。
【相关资讯】
赵红尘接受99艺术网采访
展览现场99艺术网对艺术家赵红尘进行了访问。
99艺术网:请您谈一下您对“主”的理解吧。
赵红尘:展览以“主”作为主题,主在中国甲骨文中体现一种木的特征、佛的特征、启蒙的特征,作品创作历时两年,是我从艺以来最艰难的一次创作。难的不在技艺,在于作品艺术构思,以及它们整体的组合方式及其象征意义的赋予。 为什么要创作“主”呢?这表明我在思想上对“主”的含义还没理解透彻,在西方,“主”会使人联想到上帝、耶稣、宗教信仰和精神之类,而在东方,“主”更多的体现在主席、主人、权利以及金钱。展出的作品看似独立却暗含着内在的联系。
99艺术网:展出的作品运用了东西方文化中象征着权力的元素,比如龙袍、十字架、毛泽东头像……有些人自然将他们与政治联系在了一起,那么您是如何解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的?
赵红尘:我的作品实际上是强调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并非单指政治领域的自由,而是上升到万事万物的自由。在这种观念下创作的作品,旨在倡导每个人都有一个“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主”。
99艺术网:相较于之前的个展,本次展览主题着重凸显了“多元”,那这个多元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
赵红尘:强调多元是因为我渴望表达的已不仅仅局限在艺术领域,我将自己关注的生活、社会、时代甚至是人性融入到作品中。并且,对作品的解读也不能单单停留在艺术领域。
《九五至尊》(布面油画 & 雍正龙袍,280cm×280cm)2010
《九五至尊》以混合媒材做成,画布正中是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缝合着中国雍正皇帝曾经穿过的一件龙袍。背景则是接近黎明或黄昏的天空和大地。这幅画由象征中国封建皇权的龙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物十字架这两个文化符号构成,到底是意味着中西两种文化的融合还是互相冲突?将中国帝王的龙袍钉上耶稣的十字架,作者想表达什么?这都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新十字架》(布面油画?聚酯漆?白乳胶 & 冥币 & 木糠,300cm×200cm) 2012
纯焦色的背景正中立着一个用特殊材料拼贴而成的十字架。所谓“特殊材料”,用的是中国民间祭奠祖先和鬼神时所烧的“冥币”。由这种似钱非钱的钱构成的新十字架,显然意味深长: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背上的十字架。不仅在现实世界如此,连阴间社会也是如此。这幅作品对当代中国狂热的拜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可以说是抄底式的。
《十字架》(雕塑?古木着色,500cm×310cm×41cm) 2012
组画中间的十字架雕塑用产于贵州雷公山的百年古香杉煅造,其颜色深红,源于艺术家“为其注入黑暗之后又要注入冷血”的特殊艺术处理。为体现历史的真实性,艺术家特意寻找到一幅1285年的意大利壁画,按画中十字架的比例,精确放大,保持了一种宗教的虔诚感。“十字架”作为一个宗教符号,在传统语境中从来就具有相悖的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染上耶酥之血的圣物,具有不可亵渎的神圣性,因而全世界所有的教堂都以它为标志;另一方面,十字架在世俗性的中国社会也许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刑具,因为耶酥死于其上,所以它往往象征着人生不可卸除的重负,尤其是精神的重负,常常遭到诅咒。
《信-望-爱》(布面油画,300cm×200cm)
这三个字显然都是一种正面的价值,画家再次选择耶酥为这些价值的象征。此耶酥像是受难时的标准耶酥像。但是,耶酥背后的十字架不见了(倒在了地上并变为金钱的十字架?),耶酥腰间的白裹巾也变成了一袭红色的纱巾。十字架的移除,是不是意味着耶酥受难的意义已经在当今世界被彻底消解?耶酥之死甚至已经不被接受为一种代替人类的受难?
《万寿无疆》(布面油画 & 毛主席像章,直径200cm)
大圆画面,与毛泽东像对称,仿佛一枚硕大像章。正中是毛泽东像,采用了中国文革时期最流行的一幅毛泽东木刻头像,严格按比例放大;头像之外的黄色空白处是艺术家草体手书的毛泽东古体诗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值得注意的是,正像这幅画所昭示的,一方面走向了极端的个人崇拜(像章是最好的象征物),另一方面则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封闭的圆圈中。此“圆”既有固步自封的意思,也意味着一切归“零”的历史悲剧不可避免。也就是说 “万寿无疆”的真实历史含义只是一个“零”。
开幕现场嘉宾致辞
唱诗班表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到场嘉宾进行交流
参观者与作品合影
参观者欣赏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作品局部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