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厂货”瓷器存量有限且颇具时代特色
纵观2012年秋拍,在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之际,瓷器杂项可谓不温不火,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北京保利等已结束的拍卖来看,瓷器拍品继续呈现“重质轻量”的特点——传承有序的精品仍受追捧,大路货则屡现流拍。同时,不少市场人士将目光转向了国营“厂货”。行家李木荣表示,尽管“厂货”的价值尚不足以比肩古代的官窑和一流外销瓷,但与当代艺术瓷相比,价格仍处洼地,具有相当的升值空间。
国营瓷厂精品层出不穷
“厂货”在景德镇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十大瓷厂和后来陆续建立的四大瓷厂生产的瓷器,时间截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十大瓷厂是著名的建国、人民、光明、艺术、宇宙、东风、红星、红旗等,四大瓷厂则包括了华丰、曙光等国营和私营厂。这些瓷厂的设置沿袭了明清官窑的传统,各有分工。譬如建国瓷厂是在古代官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高温釉和低温颜色釉、仿古瓷为主;艺术瓷厂以釉上粉彩为主;光明瓷厂生产青花和玲珑比较多;宇宙、红星瓷厂主要生产高档日用瓷,而红旗则“主攻”高温釉下彩。
李木容认为,真正好的厂货集中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连普通货、日用瓷的质量都很高。“不少当年在厂里的工作人员单飞后,现在都成了国大师、省大师。一流厂货设计独特、做工精良,堪称当代瓷都的标杆性藏品,越来越多的藏家也逐渐开始入手扫货。”进入90年代,十大瓷厂陆续停产、改制,客观上也使得一流厂货的存量有限且颇具时代特色。
多种工艺在传承中创新
据藏家陈先生介绍,当年的国营厂货由于供应出口,题材以人物故事、戏曲和吉祥图案为主。“部分图案具有程式化特征,通体构图繁密,绘制工细而有法度,线条浓重,例如上世纪70年代产的粉彩仕女‘西厢记’,以典故为入画题材,画面细腻考究、构图生动,人物形态美观大方,再附以繁复吉祥图案花纹陪衬,色彩艳丽,从中也能看出当时的艺术家功底非常扎实。而当代艺术瓷多采用主题绘画形式,圈足边饰图案,画面生动富于美感。”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陶瓷艺术开始重振,传统的古彩记忆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既保持了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纯真质朴、笔墨简明的风格,又吸收了康熙五彩瓷边饰艳丽、画面沉静飘逸的特点。虽然大部分是传统题材中的神话、古典戏曲人物,但每一件作品不仅形式美,还有深远的意境。陈先生认为,上世纪70年代时,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复兴是在传承中进一步创新。当然,当代颜色釉的制釉技术更加多元化,颜色釉瓷更加丰富多彩,还从单色釉发展成复色釉和窑变釉。
鉴定
本期专家:景德镇美术馆研究员、原景德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木容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瓷器的真假和价值。
鉴定:从图片看,这件重工粉彩仕龙皮灯全手工薄胎工艺绘制精细花卉纹并以“开光”形式绘制仕女,经历60多年岁月考验,粉彩色泽晶莹,且集诗、书、画于一体, 形态轻巧、秀丽,对着光看去,像彩云追月,若隐若现,披光含雾;动中有静,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并且上世纪50年代皮灯存世极少,这件精品更是稀世珍品。
厂货PK当代艺术瓷
工艺造型各有千秋
拍卖会上的天价是个风向标,但也要提醒藏家,市场中仍存在泡沫。要把握住机会、淘宝捡漏,前提就是先弄清楚艺术品的传承、工艺等内涵。近期,不少厂货开始出现在艺术品拍卖会中,今日起至11日,景德镇美术馆携百余件精品在羊城创意产业园百藏馆奉上“70年——跨世纪景德镇艺术陶瓷大师作品展拍”,其中既有来自钟莲生、李菊生、舒慧娟、龚循明等多位国大师作品,也有不少老厂货将于12日进行无底价竞买。据李木容介绍,目前存世的一流厂货和当代艺术瓷可谓各领风骚:“国营厂货都以煤窑、柴窑为主,而当代艺术瓷大多以气窑替代;其二,厂货以天然矿石颜料为原料,当代艺术瓷多用化学原料;第三,早年国营瓷厂、研究所内汇聚众多高人,代表了当时陶瓷绘画各领域的顶尖水平,他们分工明确,各尽其才,而如今的艺术瓷创作则由个人独立完成,凸显个性和创新理念。”此外,从材质上看,厂货比较传统,而当代艺术瓷奉行“拿来主义”,如匣钵土、河沙泥、耐火土等,都能给泥质的肌体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