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毛旭辉近作展,从身边生长出的精神领地

来源:99艺术网 2024-07-19

距离毛旭辉第一次拿起画笔已经过去40多年了,西南艺术群体、新具象领军人物是他最具辨识性的标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正在展出的近作展“毛旭辉:线索”,通过20余件绘画作品揭示了这位艺术家进入到一个自我解放的新阶段。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画室无疑是真正的领地

从哪里进入毛旭辉的绘画,自然是现场。“线索”占据画廊空间的三个展厅,将人们的视野带到了毛旭辉蛰居的云南,创库原本是昆明机模厂的生产车间,废弃后一些艺术家就地建立了工作室,毛旭辉在这里一待就是20年。

易被忽视的艺术家工作室往往与艺术家联系最为紧密的空间,是他们最大的作品。这里停留着艺术家最好的状态和最多的时间,像毛旭辉说的,“工作室与艺术家的纯粹性直接相关”。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尤其是近五年来,他鲜少离家外出,除了一次去圭山写生,另外两次是去北京和成都参加自己个展的开幕。家与创库的两点一线,沉浸在平静的、重复的日常中。

生锈的楼梯、老旧的砖墙,缠绕的电线……厂区式的工业遗风在岁月中留下沧桑与厚重,不免联想到80年代毛旭辉艺术生涯初期的“私人空间”系列——“如果艺术都不能表达真情实感的话,作为一个人,就太失败、太窝囊、太可悲了”。他将圭山的风景转移到对历史、社会、人性等多重矛盾的关注上,脱离主题性现实主义的局限,是艺术家个人精神史的源头。20年后的重拾,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艺术与日常 在窄路之外

当绘画从集体故事中落幕,当下更多的是个人的独白。身边与日常的叙事并非现实的直接转述,毛旭辉将生活给予的记忆与感受坦诚记录,思索、琢磨、推进……灵感与决定发生于陡然的不经意间,在他看来,“直面时代,平视时代,才能找到自己。

三年前,毛旭辉着手补画了两幅早已遗失的旧作,分别是《遗失的红土之母》和《遗失的四只羊》,旧画重绘引发了“发光的羊”系列。这些羊群曾经在“圭山系列”中是牧羊人的标配,如今被注入了光,因为“在黑暗中,一些有品质的同类会迸发出力量。

《十月及屋顶上的猫·二联画》
布面油画,155 × 370 cm,2022

创库与家周围的黑猫白猫和花猫将毛旭辉的绘画从象征符号带入现实世界,“猫是自由的,同时它们能够忍受很多,没有人这么焦虑”。观众看到的仍是艺术家对人自我状况关注,生命体验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留下痕迹。

一条狭窄的走廊,一间陈旧的画室,藏满了无尽的线索。”在近期的创作中,毛旭辉又回到了当年的起点,安于画室,目光所及之处自然的回到了身边。对现代派绘画的痴迷、表现主义的激荡,润物无声地安放进了渐趋平静的新情境,探寻历史与此刻的答案。画面掌控的方寸间,松弛不紧绷,笃定不迟疑。

毛旭辉生活在当下,也同时生活在过去与未来。外在的视觉与内化的力量像是艺术家意志与状态的某种分身,占据一方精神的领地。

戴卓群
策展人

Q&A
Q= 99艺术
A= 戴卓群

Q:如何看待毛旭辉的新作?

A: 展览主要是毛旭辉近五年来的新作。相较于之前鲜明的个人符号,对宏观的、公共话题的表达,艺术家的关注点回到了目光所及的身边,这种转变是十分明显的。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Q:展览以“线索”为主题,你是如何解读贯穿毛旭辉创作中的“线索”的?

A:“线索”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以艺术家的身边为核心,包括工作室,工作室外的走廊,创库小院……在半径很小的范围里生活的蛛丝马迹,他重新的发现、观察和感知。第二个是**艺术家个人绘画生涯中曾使用过的形象在他的新作中持续的使用,**像“大家长”时期,权力式的椅子在当下绘画中与画面中其他对象是平等关系,回归到了日常。

《屋顶上的靠背椅和流浪猫》
布面油画,150 × 225 cm,2023

Q:此次展览为带来哪些观看毛旭辉作品的新视角?

A: 这是最贴近毛旭辉当下艺术状态的一个展览。尤其是他在经历了不同艺术时期,我们可以通过这批近作中突显的“绘画性”,重新观看一位画家。

在众所周知的“大家长”“剪刀”时期之前,80年代毛旭辉进行的是“私人空间”系列。此次展览的绘画主题是对他绘画生涯初期的回应和延续。 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身边还是日常,他的绘画主题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毛旭辉
艺术家

Q&A
Q= 99艺术
A= 毛旭辉

Q:“线索”是这次展览的主题,在近期的创作中也有多件以《线索》为标题的绘画作品,你是如何看待近期创作中的“线索”?

A:一个画家总是在艺术实践当中不断的、反复的琢磨,思考自己的道路。

Q:这次展出近作,和之前的创作比较明显的变化是?那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A: 绘画作为特殊的手工活,贯穿着画家的头脑和生命,是他对外部世界的总体反应。手、眼和心的长期磨合,加之岁月的洗礼,孜孜不倦能达到越来越自如的表达的阶段。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Q:这些作品中很多是关于工作室外景的描绘,充满了您熟悉的、历史语境的环境,带给你哪些创作上的动力?

A: 我已经在创库待了20年,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这也给了我一个去表现它的契机。这么长时间的陪伴,我总要说出点儿道道来。

在20年之前,我总是想从工作室去寻找一些其他的东西,精神上走得更远。 如今我又绕回到了脚下的这些楼梯、走廊、流浪猫,认真的观察创库周围,以及它与这座城市、居民的构成关系……这片我曾经忽略现在重视的土地。历史并没有远去,如果把这些都否定的话,那么我的存在也是空虚的。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Q:三年前,你补画了两幅早已遗失的旧作,《遗失的红土之母》和《遗失的四只羊》,除了画面尺幅的调整,这种时隔几年之后再重拾,是不是更像一种借题发挥?

A: 再次回想这些80年代和圭山有关的这些作品,一方面是时过境迁的重温。**这片红色的土地,曾经是我绘画理想的一部分,带给我很多原始的梦想。**另一方面是圭山所发生巨大变化。曾经起起伏伏的红土路上,村民赶着去干活、放牛放羊,而今自然形态一再消失,被马路和农家乐旅取代,丧失了原始的诗意。在这种情景下,不如趁此机会再画回来,把那些遗失的羊群找回来。如同一条创作路的线索,再把它接起来。

《黑暗中发光的羊》
布面油画,220 × 200 cm,2022

《发光的羊·之五》
布面油画,165 × 205 cm,2022

Q:不同于“圭山”时期的创作,《发光的羊》有了“光”的注入,在你看来,一幅画如何接纳光的?

A:“圭山”时期的羊群总和放牧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我把圭山想象成充满原始色彩的、田园牧歌式的情景。这些羊群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依为命的一部分。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画这些羊群时,过程竟然十分吃力,起了第一张《发光的羊》的稿子,放了快一年都没有顺利的进行下去。直到2022年初,世界形势的变化让我觉得羊群可以带出情绪来,面临灾难和黑暗的时候,这些看上去被驯服的羊,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沉默,但是总会有几只显现出不同的目光。当我把它折射到人类群体的命运上,在一些尤为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物出现,在某种情景下闪现出价值……当这些画面慢慢涌现出来,我找到了发光的羊,在黑暗中,一些有品质的同类会迸发出力量。另外一个角度也期望这个世界有更多发光的生命来照耀我们。

《笔划与屋顶上的猫 之一》
布面油画,155 × 185 cm,2022

《线索 之一》
布面丙烯,155 × 185 cm,2023

《线索·访客》
布面丙烯,155 × 185 cm,2024

Q:创库的猫成为近期创作的主角之一,对猫的反复描绘,也使你的创作从象征符号带到了现实世界,你为何将猫视作人类生存的象征?

A: 无论是在家还是创库,有很多流浪猫,生生不息的存在在周围。尤其是疫情以来,我注意到和人类共存的一些小动物的状态,这些猫自在地在人少的地方正常的活着,看上去没有人那么焦虑。

这些小东西很不容易,它们到底靠什么在活着?后来在创库我看到很多人在喂猫,我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现在每天去工作室多了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喂猫,给它们一点小小的快乐。尤其是经过疫情这一直接对我们产生不安全感的时期,猫能忍受的东西,我未必能忍受,仅这一点的品质猫让我很挺佩服它们的。

《线索·一天的结束》
布面丙烯,185 × 155 cm ,2024

Q:我们看到的仍是你对人自我状况关注,对绘画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探索,为何坚持“绘画是不断产生经验的手工活”?

A: 70年代开始学画画,后来才知道这份手工活也不简单,还有一部丰厚的艺术史。人类挺把绘画当回事的。画画到今天也40多年了,自己的手没有离开过画笔或刷子,越来越想和我的内心世界协调。

我是怎么想的、画面是如何表达的,并非一件容易控制的事情。绘画是件长期磨炼的手工活,作为一个创造者真正的使命要传递人类更微妙、复杂的,来自心灵、灵魂的那些信息,这才是重要的。一个画家用他的笔去表达复杂精神性谈何容易,这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

毛旭辉近作展“线索”展览现场

Q: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变化,你如何看待时代和现实对艺术家的考验?

A: 艺术家的存在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或社会环境中。社会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身发展的复杂线索。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也像其他行业的人一样在认真对待这份手工活。但这份手工活包含着精神意义,承载一个生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来自心灵的感受。

艺术史告诉我们,伟大的艺术家是可以触及到人类深层的意识和感受。绘画承载的精神和灵魂已有数几百年的传统,我也甘愿在这样一个系统里,在绘画发展的线索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走过2014年前的西坝路》
布面丙烯,140 × 220 cm,2012-2017

《线索·西坝路101号》
布面丙烯,155 × 185 cm,2024

Q:对你来说,这次展览是一种追问、推进还是有了一个新结论?

A: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面对每一天都是新的,遇到不同的事情和拥有不同的感受。这么多年来,我确实画了很多东西,没荒废这条命,无论哪一个时期都在持续的创作,灌输一些生活所给予我的感受。题材不是寻找的,秉持着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对世界抱有观察和体验,绘画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会生发出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