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界,无人不识的范勃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朝霞 谢哲 2012-07-04

在广东当代艺术界,无人不识范勃。

 

在他笔下,画面人物神情冷漠,却能触动心灵;人物造型疏离,却可轻易攫取观者的目光。范勃一直用油画语言来叙述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惑。他的画笔直触人性的深处,一种直视内心的强大力量透过画面传达出来。这种“存在的深度”,来自于心理的真实,真真切切地“与美丑无关,与善恶无干。”

 

2011年12月23日晚,范勃油画个展“曳游”在广州大剧院当代馆拉开帷幕。展览当晚,原本只发了200张邀请函的主办方吃惊地发现,有源源不断各界嘉宾闻讯来到现场,总人数超过600人!这似乎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再数数到场的顶级艺术圈大腕:钟涵、吴长江、刘小东、方力钧、吕澎、冯博一、彭锋、汪民安、尹朝阳、庞茂琨、井士剑、段正渠、李大钧、杨凯……这更是直接而有力地展示范勃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个人的魅力。

 

接受《创意周刊》记者采访时,直言快语的范勃侃侃而谈。作为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的范勃一直在潜心研究提取艺术教学的方法论,在他的努力下,一次影响力可预见的大学术活动正在酝酿生成中。

 

艺术、收藏、教育,是范勃人生追求的三个关键词。《创意周刊》将通过这三个关键词,带你走近范勃。

 

关键词:艺术

 

记录当代人的“精神史”

 

“特立独行”是范勃绘画气质的写照。

 

画布上衣服与皱褶呈现瓷质块面质感、人物雕塑般的质感以及古典气息的光感、纠结的细条树枝与孤独的人物姿态、眼神中释放的现代性焦虑与游移以及那凝于作品之中的“精神性”……这些画面特质,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范勃总是试图用姿态来表现人物,一旦在姿态上全力以赴,就会获得雕塑或者舞台剧的效果。他的绘画同时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和戏剧姿态……” 著名学者汪民安如此描述范勃的作品。

 

范勃一直走在探究存在的深度与真实的道路上。麻木、无奈、挣扎、冷漠、孤独……在范勃绘画中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对当代社会的拷问与质疑,是围绕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当中的某些社会现象、人的核心理想价值、个人的信仰的迷失等现象与艺术家对此的思考,通过画面呈现开来。在《花开花落》系列中,艺术家通过一系列人物迷茫,寥落、无助……的神情,传达出传统伦理价值在当代的混乱以及知识分子的理想溃灭与精神迷茫。

 

范勃笔下常出现一位光头长须金丝边眼镜的老者形象。这是一位有着激越情怀的学者,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之下,艺术家通过精妙的描绘,投射出这位老人的精神追求,且总微妙地给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

 

“经历十多年,从技术手段上,从表现方式上,从画面氛围上,我以前想传递的东西越来越明确。”范勃说。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想重复自己,他的绘画主题有一条脉络,“现在这个阶段就是从迷失到焦虑,从焦虑到放纵、堕落,再从堕落到破碎……我还是希望有一种精神:破碎以后还需要重建。”这正是范勃作品所表现的内在精神性。

 

也许正如北大教授彭锋所言:“范勃的绘画,将会因为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度揭示,而被历史铭记。”

 

寻找失落的文脉

 

什么是当代艺术?这是艺术界至今争论的话题。但在范勃眼中,“当代”的定义很明确:“在这个时间段内,有艺术家创作的主体精神。我就认为是当代的。”好的绘画,是因为充满了思想,在经年的岁月里通过绘画语言本身,慢慢散发出来。

 

那么在当代,传统又演绎着怎样的角色?在“曳游”展览中,范勃近期创作的重要风景画作品《木言系列》,便是在回归传统山水画笔墨写意的格调上,重现了倪瓒作品中萧索的空寒情调。

 

传统之于范勃,是借鉴与提炼的目标。“我热爱传统,中国当代艺术就应该从传统找文脉,我的理想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理解之后,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并生长成一个具有中国气派的新的视觉呈现方式。”范勃认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对中国油画家来说,是一个既前瞻又迫切的任务。

 

范勃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着,这也是他艺术的核心价值观。《木言系列》所呈现的,正说明了这一点:“遒劲有力而又抽象灵动的线条,以黑白灰的调子转换了传统水墨的色感与精神品格,打开了他自己与传统对话的全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收藏

 

品味古典,思考当代

 

范勃热爱收藏,特别是汉唐雕塑、两宋的陶瓷等皆为他所好。他的收藏品甚至比博物馆的还要精美。陶瓷为何让范勃如此着迷?“我觉得陶瓷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元素很多。”胎、釉料经过火的洗礼,呈现出无法言说的文化蕴涵。说起陶瓷,范勃如数家珍:“比如宋代瓷器的静谧、儒雅、清秀;唐代陶瓷所呈现的大气磅礴、海纳百川。”范勃通过把玩这一件件精致细腻的古时佳构,在历史的长河中驻足与眺望,感受经过时间淘洗的远古遗痕,以此阅读历史,品味大美,享受绝妙的精神旅行。

 

范勃的成名作《坐着的裸女》中所展现的雕塑味、陶瓷的感觉与他的收藏有着直接的关系。范勃借用、挪用了汉唐陶俑经过岁月风化后呈现出来的视觉元素,用他喜爱的收藏品所呈现的肌理和质感,改造了油画一味求“逼真”带来的审美疲劳。于是他的作品便出现了评论家们口中的:“雕塑味”、“纸片味”、“云气味”。

 

可以说,范勃的创作与对传统的提炼和当下的思考脱不开关系。他喜爱中国的传统绘画,特别是五代、北宋的绘画,“这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在创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画家的主体精神。”他的《木言系列》对应元代画家倪瓒笔下枯木,便是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体现的呈现。

 

关键词:教育

 

最想传达给学生的品格是真诚

 

“传统”是当下热门的词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重新回到了一个高峰。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传统当中吸取营养的实践者,范勃希望从对多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艺术家身上,抽取共性,总结出可以在教学中实施的方法。他以艺术家的角度做教育,总是能注入一种鲜活的能量。他说:“中国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尤其油画系学生,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同时面临两个传统: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西方造型体系的绘画传统。这两者并不矛盾,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把中国传统弄懂弄通了,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如何将传统文化表现于当代,尽管范勃有着自己的探索与思考,但他并不会把自己的艺术理念强加给任何人:“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个人决定的。艺术理念的培养,是靠多方面的综合。我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首先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范勃说:“综合修养很重要,选择艺术道路的时候,人的判断应是综合判断,不是说今天兴这个就画这个。要针对个人的艺术特点,自己的好恶和趣味来选择。”而范勃最想传达给学生的品格,是真诚。只有真诚与坚持,才是做出选择后迈向成功的必要素质。

 

酝酿高端学术风暴

 

范勃对待收藏的态度———一定要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今,范勃正用这种“追求极致”的行事理念酝酿着一场高端学术风暴。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前沿课题:中国传统精神内在的核心价值如何在当代得到新的体现,范勃决心要做点实事:他计划在下半年力邀部分中国当代一流的学者与艺术家汇聚广州美术学院,举行高端学术论坛,从艺术史、图像学、哲学美学、文学、当代艺术生态建设、策展制度等等角度深入探讨人文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同时,一个名为“中国传统气质和审美视角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转译”的大型学术研究课题项目正在进行中。也许,我们可以在此探索与梳理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当代艺术在现阶段的发展脉络。可以预见,这将是一次高端的学术风暴,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陈耀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