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艺术网记者杨凯(以下简称99艺术网):高老师,你好!现在艺术界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双年展越来越令人失望,中国的双年展应该向国外好的双年展学习,要有国际模式,又要应更本土化,做出本土特色的双年展。您认为中国双年展,怎样才有意义?
高名潞:中国的双年展没有办法拿国外的双年展做一个参照,因为威尼斯双年展有很多年,是一个历史。国内的双年展,如果拿西方的双年展做模式是很难的。中国的双年展,像上海双年展特别强调打造所谓的“国际”,打造一种国际模式,比较强调城市,因为市政府希望打造成城市的一个文化项目。这样的话,更多的是城市而不是艺术。
我感觉上海双年展在文化形象这一点上表现得比较强烈。如果仅是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吸引国民、吸引强大的旅游者,也未必都一样。但是不要对它有很大的期待,不要期待它能对当代艺术,对国际当代艺术产生一个先锋性的引导,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要希望它有什么学术上的、先锋的东西。况且在上海这样一个地方,上海双年展也不能做成其他的样,花哨比较符合它的特点。
我倒是觉得广州双年展一入手就想把它往本土的、历史的、梳理性的的一个双年展方向做,这是挺好的。它应该坚持这样做下去。广州三年展就是这样的,现在一看就知道是广州双年展。我也理解他大概的一些想法,可能不现实。但是我觉得它那个地方本身稍微偏一点、安静一些,它可以做成相对本土的、带有历史性的,借助这种历史性会带来一种前卫性。但是,我也担心它向上海双年展靠拢。
像北京的双年展就是更官方的,没有批评性的意义。就是一种官方举办的“门面”活动。
这种东西做的时间长了的话,大家会觉得索然无味,太宽泛。可是你知道,现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东西都有它的特点,就像你吃的东西都有它的口味,也有它的无奈性。而且有一些人也愿意看这个东西,如果他喜欢你就去做吧。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看看谁能做到最后,能够坚持下来。而且不但坚持下来,还能走自己的特点。现在我倒觉得在这个阶段大家不要期待太多。你不要期待它,非得给它一个什么模式,非得要让它以这个模式发展。其实地区,本身就有一个自己的出发点,你非得要把它打造成中国的大一统、唯一的一个双年展形式是不可能的。
99艺术网:您认为到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代表中国本土的、或者是符合艺术界、批评界所期待的能代表一个东方文化国家形象的,有前瞻性的、前卫意识比较明确的展览?一个成功的双年展?你觉得中国会吗?近期会吗?
高名潞:会的。我估计还得再过几年。过几年会发展成这样的。因为现在的美术馆、空间都在竞争淘汰。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的美术馆都不成熟,只是把双年展当成自己唯一的一个大品牌。实际上一个美术馆没有能力完全做一个像刚才说的那么多大的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又不是一个美术馆做的,威尼斯是整个委员会来做双年展。
其实上海当代美术馆可以做,但是它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性。
99艺术网:它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点,它不是站在一个面上。
高名潞:对,将来会的。将来美术馆成熟了,学术上的积累也有了,经费、基金在资助方面也有章可循了,国家、政府的一些政策也能对这个资助有力,出台一些有利的政策等等,都有关系。
有的时候,双年展做了一些不得不做的非展览,商场、市场的那些东西。这些它都要面对,都是因为刚刚所说的政策、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所造成的。
99艺术网:从您的角度看会满意吗?
高名潞:当然不满意,但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现象。你面对的整个系统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很难用满意不满意来说。只好等待这个系统进行调整,变得更完善。所以说,我们对双年展的批评,其实不是对一个孤立的展览的批评,而是对一个系统的批评。
相关链接:
高名潞:当代艺术产业化,引发艺术价值的评估危机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