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栾倩:艺术项目走入公共空间要接地气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倩华整理 2014-09-12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理事、馆长栾倩

【编者按】2014年9月12日上午9时,由99艺术网发起并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龙美术馆联合主办,以及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震旦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浦东时报等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2014•浦东)在上海龙美术馆(浦东馆)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战略定位与运营策略” 旨在搭建国际民营美术馆领袖、行业精英对话的高端交流平台,整合国际美术馆行业领袖思想,为推动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在论坛第一单元:民营美术馆在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的圆桌讨论中,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理事、馆长栾倩女士作为嘉宾发言。

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民营美术馆的论坛,并且参加第一单元的圆桌讨论。昨天我也和王馆长(王纯杰)交流,我说我们这个话题谈什么?王馆长说到我们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做的很多项目,我们把艺术的项目放到公共的空间,和公众发生关系,这些经验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这些实践。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公共空间的一些探索。其实从1998年,何香凝美术馆第一届雕塑展开始,我们已经做了八届雕塑展。98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将当代艺术作品放入公共空间,放入社区,和观众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对话。通过这16年的实践,现在对于深圳市、全国艺术界的影响以及国际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雕塑展的内容方面、作品创作方面也是越来越接地气,和观众的对话越来越有针对性。同时空间方面的探索,2004年深圳地铁开通之前,当时华侨城有三个站,就邀请当时我们当代艺术中心的主任黄专老师策划了一个大型地铁的壁画项目,根据三个站的特点,策划了三个壁画的主题:和睦、欢乐、大同。三位艺术家就根据这个主题创作了大家庭、欢乐颂和世界你好。2006年这三幅壁画放入地铁站的时候,引起了轰动,那是中国当代艺术史和地铁公共空间第一次非常好的结合、交流。

另外我们还在商场、酒店一些公共的区间做了很多专业性的展览,除了展览之外,我们还把对艺术家的对话、策展人的讲座,以及我们的出版物和媒体的报道都放入了公共空间,让观众看过展览之后,能够通过这些出版物的阅读和对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趋势。这是在公共空间方面的一个探索。

第二就是说,我们公共项目的策划主题、内容是非常接地气,和当地艺术生态有关系的。

我想到2012年曾经邀请吴文光老师做了一个表演,这个表演叫做“深圳记忆”。邀请了深圳当地大概20多位年轻的自愿者参加了这个项目。自愿者当中有金融界的精英、有设计师、有公务员、有空姐,还有一些创意的艺术家和舞蹈表演家。他们根据对深圳20年发展个人的一些故事创作了这个舞蹈,当时影响也非常的大。所以我们想艺术的活动并不是说只是来看,更多的可能是参与,而通过这个参与能够提高观众对艺术的关注度以及对艺术的了解和自身的修养提高。

2012年起我们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就开始设立了一个当代艺术馆群的计划,这对当地城市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从OCAT对华侨城创意园的带动,再到全国馆群的建设。一系列馆群的建设和当地的城市、文化、生态有紧密的联系和准确的学术定位,对当地的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超馆长说到观众人数的问题我也想补充我的一些感想。关于观众人数我们也想过怎么统计我们观众人数,但实际上现在很难统计了,除了进入到我们美术馆参观的观众,因为我们有很多的项目在公共的空间,比如说在大的shopping mall,在酒店、在我们社区。比如说上海浦江华侨城,我们从07年开始到今年已经做到第八届了,来来往往的人我们确实很难统计。但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07年我们在十年浦江华侨城的这个计划,当时有一个老师的作品,要持续做十年,根据这个轴线来做的。当时有业主问我们巡视的保安,这个作品是什么意思。07年的时候,保安说这没有什么意思,就是一个现状。到我们刚刚结束的深圳第八届雕塑展,有几个朋友有一次进馆参观的时候,当时第八届雕塑展有一半以上是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没有导览和志愿者,是很难读懂的。我一个朋友说非常感兴趣,说保安给他做了讲解,保安对作品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这个让我非常感动,这也是我们城市进步的现象和公民素质提高的表现,这也是我们美术馆努力的结果。所以我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谢谢!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