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石虎与他的画作(图) 2006-11-18 22:07:00 点击:
画家石虎与他的画作(图)












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新生命”画展的画家石虎,他的作品展示出他多变的创作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才华。六十多岁的石虎出生在河北徐水的赤鲁村,父亲是位知识分子,很喜欢中国的诗文,家里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五个孩子写书法,练字。而石虎更偏爱于绘画。那时他经常把家里的床头、墙壁画满各式各样的画。五六岁的时候,他就能把中国传统戏曲里的人物画得栩栩如生。 
        石虎的童年生活是在农村度过的,他常常能够接触到很多中国传统艺术:吊挂画、纸灯笼、剪纸、女人的绣花鞋等等,这些东西质朴的造型和鲜亮的色彩在石虎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说:“人生活在社会中一定会受影响,农村的时候接触到的生活很丰富,因为以前那种民俗文化没有被破坏,回忆起来让人很留恋。比如说,家家户户都会剪纸、都会刺绣、绣花衣服、绣花鞋。过节的时候呢,在我们村里挂起一种叫’ 吊挂’,实际上是一种布的中国式的油画,它是用桐油把那个布打了底,然后用颜色画上去。主要是画老百姓喜欢看的故事。”
        15岁时,石虎开始在美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接触了中国工艺美术,各种雕刻。后来他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更为他的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北京市举办了一次雕刻展览,展出的都是一些有名气的雕刻家的作品,18岁的石虎也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他的作品雕刻的是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北方男孩,胖乎乎的脸上带着几分稚气,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石虎虽然是初出茅庐,但是他的作品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978年,一个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非洲,石虎也是其中的一员。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访问了北非、西非、中非,足迹到达摩洛哥、毛里塔尼亚、新几内亚、刚果等地。在非洲这片热带大陆,石虎深深感受到那里人民的热情奔放。特别是黑人女孩给石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四肢修长、眼睛犹如清泉般明澈,石虎发现黑人原来如此美丽,他无法停下手中的画笔,于是速写本一页一页地被画满。非洲丰富的色彩和奔放的生命结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非洲写生》。这本由50幅作品组成的画集于次年问世,立即引起中国美术界的震动。1万本画册三天内在全国售完。现在谈起那次非洲之行,石虎仍记忆犹新。他说:“非洲人很有意思,我给他们画速写,因为他们看到我们画速写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快什么都能画出来。”
        《非洲写生》大获成功以后,石虎并没有满足,他来到了中国陕北的安塞、河南的安阳,这些地方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石虎在浩瀚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尽情地汲取养分,来滋养他的艺术创作,同时他开始大量研习、吸取西方现代派、抽象派艺术。他尝试着多种类型、各种风格的画法,包括重彩、水墨、油画、线条、书法等。石虎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将西方文化之精髓融入其中。他说:“我们所谈的传统呢其实是包括两种,一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一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这个文化传统,两个在我们身上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到今天的时候,如果谈学习的时候是东西方都有的,但是如果谈创作的时候,我们主张要从自己的根性出发。”
        上世纪80年代,石虎已成为中国画坛创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多次成功举办各种画展。90年代开始,石虎在海外画坛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其代表作《玄腾图》以独特的重彩表现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近代史,1995年被海外华人以高价收藏。石虎除了画画,目前还担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这个协会积极推介海内外华人艺术家的作品,经常举办一 些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艺术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人民网)



  • 相关新闻
相关视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