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幼铮:冷看秋拍热浪中的艺术品市场 2006-12-20 17:36:00 点击:
刘幼铮:冷看秋拍热浪中的艺术品市场
      秋拍热浪中,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艺术品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文物考古专家刘幼铮研究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从秋拍情况看,中国古、近、现代书画的成交总体情况趋于大体平衡。你如何看这种现状?
  刘幼铮:前两年近现代书画持续的高潮已从2006年秋降温,各拍卖公司这类投入量明显减少,但市场需求仍不小;古代书画前两年的持续稳步趋升,已因现代书画的落潮而在今年明显拉升。但限于投入量,其总额不会赶上前两年现代书画那么热。因此,二者趋衡的态势是今秋乃是明春的主题。
  记者:那你认为近现代艺术品落潮降温的原因在哪里?
  刘幼铮:近现代书画因其艺术效果对于世人相对熟悉和易于接受,所以鉴赏这类艺术品对收藏者的专业水平要求相对不高,因而可以在短期内在全国形成风潮。又因其存量相对较多,产量也可被市场刺激而及时得到补充,可在短期内组织起巨量的作品投放市场,并成为理想的短线资本运作的项目,加快了流通循环,明显缩短了收藏周期。
  与此同时,近现代书画作品的赝品仿制较之古代书画更容易,也更难以识别。近几年近现代书画被逐利者投放市场,大批投资者对这些作品吸入和消化后,势必会渐渐醒过味来,因而这块市场的信任危机也逐渐形成。连同市场供量过剩,应是近现代艺术品市场退潮的主因。
  记者:近现代艺术品仍保持一定市场需求的原因是什么?
  刘幼铮:目前,中国已有的具有相应专业素养的收藏队伍已具一定规模,他们的需求量仍保持着。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近现代艺术品作为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文化成果,已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这部分需求量还是消失不去的。以上两点,则是近现代市场仍会保持一定规模的原因。
  记者:古代书画作为成熟的传统收藏项目,相对于近现代艺术品,具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和呈稳定的升值曲线吗?
  刘幼铮:首先,中国古代书画作假不易,识假容易。因而相对近现代作品,市场中的假货成份明显低;其次,传世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历经千年风雨,以致总量有限,且不可能再生产。再次,中国古代书画历经历代宫廷和民间鉴赏笈藏,因历史传承而自然形成了严格的鉴选功能,所剩皆为历史艺术价值之硕果仅存,可称之为收藏界的“硬通货”。较之近现代诸多尚需时日才能实现历史定位的“软通货”,显然更具增值实力。
  记者:为什么古代书画价位升值速度总是看起来“慢吞吞”的?
  刘幼铮:这是因其的鉴赏,需要更为高精的历史艺术研究水准,所谓曲高而和寡。换言之,钻研古代书画艺术,需要更丰厚的文化修养。对于中国收藏界来说,这可不是短时期能形成的。因而就决定了古代书画在中国市场至今鲜有全线大起的现象出现。
  记者:目前,有关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状况如何?
  刘幼铮: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状况已在国内外形成了理论体系和专家群体,国内外几家知名的博物馆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收藏水准最高,研究实力雄厚,代表着这一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准,例如,中国的故宫、国博、上博以及美国大都会、波士顿、弗利尔、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我想,如同元代青花罐在伦敦突破亿元,而全面拉动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上扬一样,中国古代书画会在不久的将来,出演同样令国人振奋的一幕幕大戏。  (来源:新华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