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艺术
2008-09-17 22:26:00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刘可 点击:次
在这里我排斥创作的草图,有草图就有了作品的情节前后顺序,就突出了局部具像的修饰
“不像艺术”是最近从脑袋里蹦出来的一个词。
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
“不像”先是说“抽象艺术”这种似以非具体描绘为手段的艺术形态,我在这里碰到一个矛盾。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没有把具体事物的情节排除在外,而且每一个局部都是从具体事物形象及表达的意思开始。这是不是违反了“抽象艺术”的原则呢?但我拒绝对一幅画有情节目标上的修饰表达。事物情节对我来说是为了找到自由的一个支力点。作品中出现“情节”“物体”“文字”“意思”都是在一种似“水”的“欲”联系在一起,就像各种颜色海水在同一层面的洋层可以自由地流淌溶合……“欲”的水就像水溢过石面,舔着像神经末梢每一个细小的缝隙局部,再渗到地底下。我希望我的画就是这在不断漫延的水,我可以意念上感觉它的层,但不能将其取出。具像物的意义减变成为可以关联的水底的凹凸,而不是用单一技法、情节、或形式感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物。“不像”在这里指的是不像具象艺术形式关联的那种逻辑。是在“像”的表面找到不像的方法。
在这里我排斥创作的草图,有草图就有了作品的情节前后顺序,就突出了局部具像的修饰。我的作品应该的任何一个局部开始都是可以达到这幅作品的终点,它们位置的选择就是一种自由随意性的选择,我们自己是一池水或者一个海洋的水,不需要用模型来衡量,只需要自然有本身凹凸的或平的或其它形东西细节躺在水里。
另一个不像艺术是从艺术背景来思考的,在博物馆我认真仔细地观察西方抽象艺术,越看越来越发现它们之间的距离,模糊了抽象艺术这个词是提供给我的原意。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很个体的艺术家,通过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似乎越来越看不到抽象艺术的存在,不可想象可以用 “印象派”这类对艺术品的界定词来界定抽象派。
像抽象表现主义这种逐步的排他性艺术形态,一旦被我自己把它放在自身的艺术教科书中,它变成了一种观念性拓展并推向极致的案例,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体验完成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但很难让自己的艺术通过已经形成的类似于克利、波罗克或者极少主义的原则中,找到自己创作的原则,在我们的背景深处,时常有着像郭熙、倪赞、石涛他们的眼睛,他们的一双眼睛在渗出消解西方艺术史对我们专一结构影响的“水”。这种双重背景既是我们做艺术的依托,也可能是障碍。不像是指不像己成为“艺术”这类作品的作品。不像也是指不像单一的稳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作品。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具有丰富加分裂性背景下。用“不像艺术”的手法,自由随意的运用这些背景艺术资料,成了我希望不断靠近理想。
这里带来了艺术未来的问题,作不像以前艺术的艺术,是艺术家们期待的状态,当一点点的“不像”出现在作品中时,会带来陌生的兴奋感。我理解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规则,是将艺术的兴奋乐趣定义在瓦解与重建游戏规则这两者的过程之间,一般这时,新的“不像的艺术”笑着来到艺术家面前。还有另一个问题,是不是艺术家都得为这个“不像的艺术”而努力呢?是不是有更加的不像“不像艺术”的艺术呢?
刘可2008年元月11日写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