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空间:影像的换位
——刘韧和Che One-Joon的影像作品释读
Dual Space – Displacement of Images
- Interpretation of Liu Ren and Che One-Joon’s Photography
文/王春辰
从全球范围内,影像艺术自1980年代以来逐渐脱离开原先追求对象外观美的诉求,转向追求内在的凝视、沉思,追求时间的变迁,也刻意体现艺术家的观念意图,它所构建的图像的视觉世界已经不单纯是用眼睛去看,而是要靠心灵去感受。它试图更多地体现出艺术家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作为影像艺术家渐渐转换成一种思想的视觉制造者,而不再单纯是图像的记录者,甚至超越了现代主义对图像的形式实验。
正因为影像艺术具有这种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思维意识,才能够在科学技术更加成熟的今天成为一种有效而快捷的传递思想、表现经验的艺术,其重要性直追传统的架上绘画,它不断吸取多种艺术灵感,日益成为后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创造性的艺术。它为艺术家提供的拓展艺术空间的可能性超过了历史上以往的任何艺术形式,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艺术家青睐于影像艺术。
影像艺术的探索因此而成为当代生机勃勃的艺术实践领域之一,它展示的未来历史前景足以令人联想翩翩。世界各地的影像艺术所采用的装备、材料、印制、技术程序基本相同,在这一点上,它将世界置于同一种艺术方式的平台上,以一种世界共同的艺术技术创造了世界的景观。
在这样宏大的当代艺术背景中,亚洲的影像艺术才发展迅速,表现力完全不输世界的整体艺术水平,而且在思想观念的展示和经验意识的传达上体现了独特的当代性。我们甚至可以说,亚洲的当代影像艺术正在创造着历史,这种整体态势假以时日、予以积极创造,是可以比肩于过去历史创造的辉煌艺术。只要我们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审视这些亚洲艺术家的影像艺术,我们就会在世界艺术史的书写上一扫曾经的边缘心态,直接把当下存在的现象经验呈现在历史面前,一种能够让我们超越时空的艺术就被呈现了出来。
作为新一代的亚洲影像艺术家刘韧和Che就创造了具有这种属性的影像艺术。他们共同地生活在亚洲重新繁荣崛起的新世纪之交,在他们创作影像艺术的时刻,他们很自然地把影像当作了生活的组成元素,其起点就在于他们是用一种世界性艺术语言来自然地表达他们的存在方式,塑造出的空间世界是超越的、轻松的,这种看似乌托邦的空间正反映了亚洲新时代开始的景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所创造的影像空间,实际上构建了新亚洲的双重空间,赋予亚洲空间一种新概念,让空间超越于历史的压力。事实上,他们在各自的生存地域里不约而同地体验到了这种新的空间世界已然诞生。可以说,他们体现的这种亚洲新视觉空间,远远地将一度甚嚣尘上的政治符号化图式抛在脑后,建构了他们当下经验中的真实,让现实的空间取代历史的空间,让艺术的经验空间取代符号化的政治空间。
刘韧的系列影像作品直接体现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神妙,她充分把握这种国际化技术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将数码新技术与摄影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视像,在如何使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形式方面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实证,集中地体现了新的影像艺术发展趋势和现状。Che则从另一种维度上深化了影像的表现力,强力介入到历史空间的思考中,用影像的特殊表现力去挖掘历史变局留下的社会空间缝隙,将单向的历史演变呈现为立体空间,把语言的思考换位成视觉的再现。这样,刘韧和Che在运用影像方法上就表现为虚与实的两种维度。刘韧用高超的新技术把不同空间融合起来,她把自我的成长经验和记忆融入到虚实结合、以想象空间为主的“虚”空间中;Che用影像的敏锐视角对准韩国八十年代曾经的红灯区,又记录了社会对它改造的场景以及改造后的当下空间,把韩国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心理变化有机结合、形成历史的“实”空间。刘韧以虚就实,具体的生活进入梦境般的画面,青春的遐想和多彩的世界合为一体,是青春浪漫的新景观;Che以两种现实的比照揭示了韩国社会改造红灯区的真实,让历史考古和社会问题的对立再次登场,繁华似锦表象的背后是对韩国社会转型的反思。两位艺术家的一虚、一实即构成了现实与历史的张力、自我与想象的隐喻,凸现了一种象征的双重空间。
刘韧和Che通过影像对空间的重新建构,把空间转换为视觉图像,用一种图像语言去显现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就再次强化了我们的空间意识和对世界的认知。刘韧和Che的影像艺术通过空间的视觉具体化让我们感知了不同的世界。空间作为我们寄寓其中的永恒形式,使我们得以生存与思维,对空间的表现和想像就构成了人类恒古至今的行为。他们把一种实在的空间转化到一种艺术空间,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双重空间的建构过程。他们凭借影像的特殊直接性,实现了空间的错位和意图的转换。由此,他们作为影像艺术家也体验到创造空间新概念的奇境之妙,这不仅仅是他们让新技术在场,而更主要是让一种新的空间意识实现换位,把自己的意识经验迅速直观地呈现出来,做到了艺术意图与艺术形式的再次吻合,既非是客体的直接感知的世界,也非纯主观的形式世界,而是创造了历史与现实双重叠合的视觉空间世界。这种双重空间的自主构建在新世纪的影像艺术创作中尤为明显,它们也意味着一种新的亚洲样式的影像艺术的出现,成为这场地域广泛、感知觉灵敏的影像图式革命的佼佼者。
(王春辰,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
【编辑:贾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