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亮近期的牡丹系列才真正启动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关于艺术的思考。他在试图破解牡丹构筑的大众话语系统。从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有关牡丹图像象征的符号意义中释放出一些异质的陌生感,同时他又遵从绘画元素呈现牡丹植物性能的带给自己或观众的视觉愉悦。他用心中的光源照亮丛生的牡丹,依旧华贵绚烂,飘摇在画面中的折枝有着舞台剧般的诡魅和浪漫。或许这才是雷亮真正关注的瞬间。他是把这一场景看作转逝的浪漫,还是在暗示某种不安?包括雷亮自己在内的所有读者只有回到他的前期直至早期铺就的轨迹中才能窥视某种神秘。
从《一叶天元图》到《策马天下图》、《花团精秀图》,色彩的绚丽在枝叶摇摆间回到了他的内心,雷亮所谓的壮阔其实是可以看得见的精致。这象他对自己生存的点滴记忆,同样只属于他私密的自己。
——雷子人《绚丽中的记忆——雷亮的画》
雷亮偏爱苍苍莽莽的群山与大河,近年画的山河形象是他原色世界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雷亮个人的称号。山与水丝毫不关涉到具体的自然风景,他要的只是山的气脉和水的流向。
雷亮的画中常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波澜,失望与乐观,郁懑与激扬,悲与喜等等夹缠一处,同时又有一种恒古的平和,好似大悲与大喜过后的那种泰然。......要在画面上完成这一整合,非有一种特殊的人格力量不能胜任。
他一只手拿过来西方浓丽的油画色,一只手拿过来中国山水画的笔法,把灵动平和与浓丽凝重生拉在一起,这样才足以使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和整合,内心的冲突是在极度的对比中达到和谐的。
这方原色的世界大概只有象雷亮这样对自我内心的观照如此专注和敏感的人才能把握和体会得到,在当今的中国画坛上,有他如此专注内心景象又了无陈规的画家是不多见的。
——罗世平《跃动的原色世界--介绍雷亮的宣纸油画》
你提出的这个山水油画题目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题目,可以去发掘,可以去搞。没有人这么搞过嘛。你的这个题目永远是个好题目。如果弄得好,你就很了不起!
中央美院一个英语老师能画出这种画来,能有这么大的兴趣画,这有点不可思议。很有意思的作品,很有意思!
你把中国画与西洋画两者结合在一起了,同一而又和谐。你这个线,你这个图像非常象从中国画的线条改出来的。非常自信、非常溶合地写出来的。你看看每个局部,还有每个程序性,非常好!
你一个人背上了背上了两座大山!国画和油画这两座大山都很沉重。这太重了,这负荷太重了。国画要解决的问题你要解决,油画要解决的问题你也要解决,但你恰恰又没受过这两方面的专门技法训练,因此,这个负荷很大。你给你自己出了一个很艰难的题目。千万不要灰心哪!
你的压力很大,批评家评画也会觉得压力很大的。油画系的会觉得压力,国画系的也一样。我就觉得压力了。
你这种强烈的感情,它是一种很强大的能源,你会有力量,对不对?你有这种感情,有这种强烈的愿望,你会下功夫去钻研技巧和语言,国画的和油画的你都会去钻研。首先要有强烈的感情,这就是很好的愿望。从技法上讲,你要考虑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提高,
有一点突破,它就很好。不要讲很大的突破,有一点就好。你用油画画的这种祖国大好河山,而且是心灵化的大好河山,你看好不好呢?这不是写实油画。中国人,中国画家看到你的画会说,哎,这是有中国气派的画,它又是用油画画的。画油画的人说,哎,这是很内行的油画,但是在油画之外,又有中国画的意味。太好了嘛!
——贾又福《论雷亮山水油画》
他的画就象一条从他内心深处流淌出的冰冷而又火热的暗泉,一直上溯到人类最久远的上古时代。
我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能有这样一种寂寞而又荒凉的内心图景,还能如此锲而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描绘这样一种单纯到极限的图式。这种动力在我看来即不是商业的,也不是所谓文化的,它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达的冲动。一个现代人还能有这样一种纯粹的冲动和隐士的品质,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刘彦《清静的心灵 壮丽的山水――雷亮其人其画杂感》
这是一个古老、苍凉和充满神秘的世界。广袤的大地,弘远的山川,不见一个人影;群峦叠嶂,大河奔泻,尽在无声之中。
太阳在这里失去了温度,尽管它很红,但是凉的,它的存在只是为了点缀,这里不需要它的温度,甚至光明都与它无关。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森然、清静与安宁。它似乎是专为那些需要安慰的灵魂准备的。
如果说超越名相是雷亮先生画作内涵的一大特色,那么超越视觉经验是其画作表现手法的又一大特色。
由于雷先生的画是禅境中的自然天成,就必然超越名相、超越寻常的视觉经验,也必然具有多元的信息蕴含。不同的人站在他的画前都能各取所需获得不同的感受。
——李源《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画 --观雷亮先生宣纸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