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亚太艺术展:通往过去的旅行 2009-03-25 09:20: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
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亚洲之周”(Asia Week)正在纽约徐徐拉开帷幕,然而和其他展会一样,今年的亚洲艺术展也不复以往的声势。它们包括亚洲艺术工作室(Asian Art Studio)的彩色玻璃鼻烟壶、旧金山龙屋(Dragon House San Francisco)的中国和蒙

  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亚洲之周”(Asia Week)正在纽约徐徐拉开帷幕,然而和其他展会一样,今年的亚洲艺术展也不复以往的声势。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T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Asian Art Fair)已经黯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于帝国大厦举行的纽约亚太艺术展(New York Arts of Pacific Asia Show)。

  尽管如此,专营亚洲艺术品的当地画廊仍在努力重现往年的辉煌。十六位纽约经销商组成了临时的纽约上东区亚洲艺术品经纪人联盟(Asian Art Dealers of Upper Eastside New York),并在当地组织了一系列的展览。

  于本周三闭幕的纽约亚太艺术展仍是最具吸引力的重头戏。鉴于以往的展会地点已被军事部门占用,本次艺术展不得不移至68个略显窄小的展位上。来自美国、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参展商在此向人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亚洲艺术:青铜雕塑、木器、瓷器、船只、玉雕、屏风、微型画和纺织品等等,其中甚至还包括当代绘画和摄影作品,后者通常被单独陈列在特定的展台上。

  伦敦S. Marchant & Son展台显得颇为引人注目。它展出了一系列极其罕见的明清瓷器,其中包括清朝雍正年间的御用盖碗。当年国际博览会的四大展商之一Douglas Dawson亦是出手不凡,其展品排列有序,历史悠久,堪比博物馆的收藏。在光洁的灰色展台上陈列着佛像等各式雕像,其中以一只大型铜钟尤为引人注目,它来自16世纪早期的中国寺庙。

  托马斯·穆雷(Thomas Murray)的展品则以纺织品为主,他以独到的眼光将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印尼苏拉威西岛的女式古典造型与18世纪的葡萄牙织物、日本和喜马拉雅的面具相得益彰。乔丝·格雷厄姆(Joss Graham)同样以纺织品收藏而著称,其风格趋向于集市上的小工艺品,例如粉红和黄色相间的印度Rajasthan头巾。在染色流程的间隙中,工人们会将精细的棉线缠绕在卷起的布条上,从而形成了头巾上状似警察衔级标志的独特图纹。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乔恩·埃里克·里斯(Jon Eric Riis)展出的西藏长袍、羽冠等各种中国服饰。里斯先生的收藏品甚至激发了当代艺术家的灵感,后者设计的镶珠刺绣长袍华丽无比,为里斯的展台吸引了不少眼球,其中挂在外墙上的一件夹克衫还绘有鲜明的头骨图纹,显得尤为别致。其他具备视觉冲击力的展品还包括18和19世纪的中式道士长袍,上面绘有玉皇大帝和独角兽等神话动物。

  阿克塞尔·米切尔斯(Axel Michels)展出的日本武士盔甲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它来自江户时代初期,由弯曲的金色犄角、白色的兽毛、山羊胡子和头盔组成。另外两座来自平安时代( 794-1185 )的古人木像是本次展会上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

  相比之下,安放在玻璃盒中的小型艺术品显得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其收藏价值绝不逊于前者。它们包括亚洲艺术工作室(Asian Art Studio)的彩色玻璃鼻烟壶、旧金山龙屋(Dragon House San Francisco)的中国和蒙古神龛、马克沃·伯格(Mark Walberg)的玉石雕刻和玉龙等等。

【编辑:叶晓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