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亚太艺术市场
99艺术网: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艺术市场呈现出萧条、不景气的现状,导致艺术博览会的成交量下降,但我觉得当下艺术博览会精品匮乏也是一个原因,本届上海当代的作品入如何选择作品的,主要是以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为主?
秦思源:我们是在中国的一个博览会,我们主要的市场是亚太地区。我们的博览会叫“上海当代博览会”的定位是亚太地区的博览会。所以画廊、艺术家、作品大部分会来自于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当然欧美也会有,那很重要,因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市场最后越丰富越开越好,这是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是一个新的市场,首先要的是能够看得懂东西,能够觉得跟它有关系。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收藏家可能先选择一些跟他比较近的,跟他文化背景比较相似的东西,这个可以理解。所以这个市场肯定是以亚太为主,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欧美、西方的一些艺术家。
99艺术网:但人们通常都有一种直觉,以国外画廊,尤其是欧美一些实力雄厚的画廊参加的数量来衡量一个艺术博览会的质量。
秦思源:肯定不能说西欧的东西少了,整个质量就不好了。因为整个亚洲包括中国有很多画廊、艺术家都会过来,所以肯定不是靠欧美的画廊来支撑一个博览会。只不过是符合我们在这个地区的定位,我们得到调整区域,就是更适合这个区域的一种做法。所以这不是一个问题。
我们那个展览,“发现当代”这个展览,也包括很多欧美的艺术家。同时有很多是亚洲、中国的,但是也有一少部分是欧美的艺术家,也有很重量级艺术家和重量级画廊的带的作品。我们在找什么呢?就是这两年经济危机,可能去年经济太假象的乐观,今年是假象的悲观,就是去年的市场不是真正的真相,今年也不是真相。所以去年和今年是两个夸张、对比的一个东西,我们都在寻找一个自然的,一个可以慢慢往前发展的一个状态。就是这个平衡点在哪儿?我们需要找的是这个东西。
今年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是“发现当代”这个展览,这是一个相当实验性的商业展览。它是一个商业展览,它不是一个学术性质的展览的,它是一个商业性质的展览。可是在商业性质的展览里面做一个学术展的实验。你进去以后就会觉得像一个展览不像一个博览会,可是每一个作品,每一个项目你会看得很清楚,哪个是什么画廊,什么艺术家,只不过没有展位,是开的。然后整个的感觉和气氛像一个展览。
商业性展览同样需要学术定位
99艺术网:有批评家评论艺博会的作品呈现出“行货化”的倾向,导致艺术博览会更像一个大超市,作品的娱乐化、空间感越来越强,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夸张,却没多少学术性。您作为本次上海当代艺术总监,是怎样来寻求一个平衡点,学术和市场两者都能兼顾?
秦思源:首先画廊的质量和画廊的定位,肯定决定他代理的艺术家和作品。首先是画廊来选艺术家和作品,而不是我们。我们跟画廊可以商谈。比如我可以跟一个画廊说,可能这两个艺术家很不错,那两个艺术家可能不适合我们的定位,就是说这两个艺术家要考虑换别的艺术,或者是跟一个国外的画廊说这两个艺术家的东西在我们这儿比较适合。这个适合可能不是一个特别最好的选择,可能你会选择另外的艺术家,可以沟通得更成功,我们可以跟他们有这方面的沟通。这也是我跟画廊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沟通。这些都是跟市场定位有关系。
另外一方面,今天我发起的“发现单元”,这个单元是以策划人和主题为主的,有一个学术定位的商业性展览。虽然它是一个商业性的展览,但它有一个学术定位。所以这个本身就是很明确,我们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当代?”通过一个展览,同时通过一个研讨会,参加展览的艺术家都是全世界顶级艺术家,就是这二十年最有影响力的一些艺术家和一些新的艺术家,可能这几年露面让别人比较看好,特别有意思的艺术家。做讲演的哪些人,不管是评论家也好,策展人也好,还是艺术家也好,都是根据这个主题。这个首先能看出来,我们是对艺术内容上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可是我们这个态度是为了学术,为了刺激性,因为我们不是双年展,我们就是博览会。我们这个博览会就试图为了成交,可是我们要有最有意思的收藏家可以收藏最有意思的作品,这是作为一个目标。如果这个市场还没有完成成熟到欧美那样的市场,肯定有不同的东西,你不能光是职业大师,全世界双年展上的艺术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做到综合,要综合各种事情,然后要有一个门槛儿。这个门槛是一个基本的门槛,这个门槛没有达到我们的质量,就可能不适合我们的博览会。通过这个综合的不同的考虑,又可以照顾到一些内容上的一些问题,又可以照顾到怎么去刺激这个市场,怎么去推进这个市场,而不是说被动地怎么样,而是主动地和他们交流,然后你又可以适合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
【编辑:大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