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 2009-06-04 10:53:4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培 点击: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国外参展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红的不二法门。张晓刚、王广义无不是最先在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然后才引起国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关注。张晓刚1994年、1995年先后参加圣保罗双年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而其作品《血缘———大家庭》组画获得了圣保罗双年展铜奖,很快

  岳敏君的作品是10幅直径一米的圆形油画,描绘中国园林,融入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图式元素。他将中国传统园林看成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迷宫。

  方力钧用3幅油画构成一个寓言:他将看上去很讲究的画框安放在墙上,美好的可能性似乎呈现在画框里,可是美好的东西也许就像画中的烟云般不确定。

 

  王广义选择12幅郎世宁的圆明园设计图,放在类似废墟的空间里,试图通过营造一个象征性的历史现场,让马可波罗的后人理解历史与文化的复杂。

  张晓刚在3件不锈钢材料上的大幅绘画。他的书写和图像来自对历史的阅读和象征性陈述。他借用那个被翻译与诠释了无数次的“游记”内容,试图让自己成为马可波罗,试图与历史对话。

 

 

  核心提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国外参展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红的不二法门。张晓刚、王广义无不是最先在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然后才引起国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关注。张晓刚1994年、1995年先后参加圣保罗双年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而其作品《血缘———大家庭》组画获得了圣保罗双年展铜奖,很快就引起了意大利策展人奥利瓦的关注,将他的系列推向国际,几年之后,《大家庭》系列成为动辄拍卖数百万美元的“天价艺术品”。

 

  “到国际大展参赛、获奖,然后被西方策展人看中,作品囤积多年后出手,价格飙升,背后还不乏‘天价作局’的内幕。”金融危机后,一些艺术批评家试图“揭穿”这套中国当代艺术的走红体系。本月7日,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开幕,国内艺术评论界随之引爆一个争论:最初,必须迎合西方国际大展口味才能走红,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参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还在迎合西方艺术品味吗?是否可以拿出更有艺术创新的东方作品?

 

  对此,记者采访了正在威尼斯的本届双年展中国国家馆项目负责人王琛,以及国内艺术批评家朱其。

 

  金融危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频频给予棒击。市场流拍、天价炒作等丑闻不断爆发,红极一时“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显得有点落寞,鲜有新作问世。但是本周日,即将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F4”将高调集体亮相,集体参与“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特别展。

 

  有趣的是,10多年前,张晓刚、王广义正是从威尼斯双年展走红,并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天价王”。1995年的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包括张晓刚在内的6名中国艺术家参展,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主题旋风,一幅参展作品便由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奥立弗·斯通收藏。如今再次参展,张晓刚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