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艺术”是运用新的媒介来对未来进行预言 2009-06-04 10:53:4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培 点击: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国外参展几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红的不二法门。张晓刚、王广义无不是最先在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然后才引起国外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关注。张晓刚1994年、1995年先后参加圣保罗双年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而其作品《血缘———大家庭》组画获得了圣保罗双年展铜奖,很快

  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分为主题展、国家馆展览和特别展3部分。本届双年展,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参与了特别展的创作,《给马可波罗的礼物》成为双年展上最受关注的中国作品之一,艺术家们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再现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当年介绍过的古代中国,并通过艺术手法与当代中国形成联系。参展艺术家包括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F4”的4位艺术家,以及周春芽、何多苓等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在解读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希望提供一个案例,正如马可波罗最早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东方一样,9位中国艺术家也将通过自己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而《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将是一个有趣的出发点与传达方式。”策展人吕澎说。

 

  吕澎介绍,《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将在威尼斯国际大学校园中加以呈现,“学校在一个独立的小岛上,艺术家的作品如绘画和装置等等,将错落地放置在整个校区的各个角落,和园林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事件。”

 

  在题为《如何成为马可波罗?》的作品中,张晓刚用马克笔在3幅图片上用中文、英文和意大利文抄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片段,这种聪明而戏谑的方式展示出一种徒劳的努力———试图撩开历史和各种版本解读的面纱与历史对话,以寻找今天与过去之间的联系。岳敏君则在一个圆盘上构筑平面的“园林”,整个轮廓线条如同东西方交流和误解的迷宫,艺术家不仅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家的作品图像放入,也用他们的名字作为作品的标题,岳敏君提示说:“艺术家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有迷惘有探索,他们似乎迷失在自己营造的迷宫中。”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制造世界”,吕澎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实际上就是他们对东方与西方、历史与今天、文明与传统以及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艺术的看法,是“制造世界”系统化的一部分。

 

  见微知著的中国馆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将有90位艺术家受邀参加。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许多艺术博览会延期或取消,但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馆数量却再创新高,达到77个,“中国馆”是第三次参加展览,选择的主题是“见微知著”。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项目由艺术家卢昊和批评家、策展人赵力联合策展。围绕“见微知著”的主题,7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了国家馆展览,分别是方力钧、何晋渭、何森、刘鼎、邱志杰、曾梵志和曾浩。7位艺术家都是中青年,他们既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参与者,其作品包容着中国现实生活的变化,强调高度个人化、原创和多元。

 

  策展人解释说,“见微知著”出典于《韩非子·说林上》,本来就是东方人的一种审美习惯。在这个主题下,参展的艺术家们试图将中国式的“小中见大”发展成为鲜明的个案性的策略。中国馆的主题聚焦于中国当下社会经过改革开放30年后的变化趋势。策展人介绍说,由于展馆的空间有限,所以许多作品都非常微小,“需要观众仔细寻找”。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何晋渭创作了作品《献给这个世界》,由150到200幅小型油画组成,是对四川大地震孤儿和小学生的写实肖像。

 

  据透露,由来自意大利、美国、印度、德国和南非的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将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结束前评出最佳国家馆,该馆将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基金会颁发的艺术界最高荣誉———国家馆金熊奖。而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终身成就金熊奖已提前出炉,美国艺术家约翰·巴尔代萨里和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荣膺此奖。

 

  ■观点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争议———

 

  迎合西方艺术还是彰显中国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迎合西方艺术法则?还是彰显中国艺术?对此问题,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项目负责人王琛和国内艺术批评家朱其接受了采访。

 

  正方观点:表现中国智慧与特色

 

  记者:威尼斯双年展是否承担宣传国家形象的任务?

 

  王琛:当然有国家文化形象的思考。这次国家馆的主题“见微知著”本身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想法和思路。

 

  威尼斯双年展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艺术双年展,2006年,中国文化部正式批复,以后的威尼斯和圣堡罗双年展国家馆的项目都由我们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承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