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屑雕塑 2009-07-11 14:13:54 来源:99艺术网/记者:崔付利 点击:
艺术家刘亚明一直坚持巨幅作品的创作,他坚持两年创作的新作《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将参加本月的成都双年展。记者有幸参观了他的工作及其新作,并采访了艺术家刘亚明。

  

作品局部

 

  真正的灾难是人内心的灾难

 

     99艺术网:再回到您的作品《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上来,这个作品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来源是什么?


   
     刘亚明:我的想法是让观众看到好像都是自己身边的人,好像都是你或者是他。好像这个人和我们有关系,甚至让人一下子就能够进入。所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我的朋友,我熟悉的,并且有代表性的。在众多的人物里,至少要分几大类,比如说当代型的人物,学术型的人物,还有劳动人民,还有学生、孩子、妇女,还有中年人,就是各种类型的人都有,在里面都能看得到,但它不是一种故意表现的,而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曾经被好多大师的作品给卷到画面里去的,所以我深深地知道他们的魅力,所以我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制造这么一个东西,至于观众能不能感受到,我也不清楚,但至少我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99艺术网:看到这幅作品就叫我想起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伦勃朗的《夜巡》,那您是怎么理解西方这些大师的作品的?


   
     刘亚明:对,尤其是《夜巡》,我特意去看过,感触很深,被画面卷进去了。中国的写实绘画很难达到这种另人舒服的状态。我想让这种“气场”出来,至于能不能出来,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尽量这么做了。(画家指着我们身后的画面说)因为我对这个奔跑的形式:一个是逃避,一个是追逐,有很深的理解,所以这里头的人物也是“追逐”的象征,是奔跑的另一种形式。至于逃避,也许是逃离硝烟弥漫的真实,逃离有问题的社会,从而进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


   
     99艺术网:我觉得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虽然恐慌,但可以看出你没有具体地表现出是什么灾难,是不是叫人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


   
     刘亚明:对,是去想象“灾难”,我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灾难就是逃跑的灾难,不是自然的灾难。像文革的时候,真正的灾难是人内心的,是人性本能的灾难,这种灾难是可怕的。没有属于自己的信仰,才是最可怕的。


   
     99艺术网:这部作品也参加了今年的“成都双年展”?


   
     刘亚明:对。


   
     99艺术网:贾方舟老师是怎样评价这幅作品的?


   
     刘亚明:贾老师在我刚开始画这幅画的时候,评价就很高。 并说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就是根据这幅画来定的,叫“大型叙事”,和我的画主题比较相近!


   
  安安静静地对待自己的艺术

 

     99艺术网:刘老师您以后的绘画语言会不会发生变化?


   
     刘亚明:会有变化的。我说一下我大概的一个规划,(因为我年龄关系,人的生命有限)引一句话:就是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干好,此人就不枉此生。的确是这样的,并且人要安静地对待艺术,不要受周围影响,当然有的时候会受一点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安安静静地对待艺术。在我57、58岁以前,我还干得动的时候,精力状态还能允许的情况下,还要画几张大型的,跟这个差不多的作品。但是这个题材会逐渐地变化,我规划的是四部曲,这幅作品是当下一种总体的感觉,是一个灰色调的。


     第二张画,我是要画一个,“人类理想的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作品”。让人们看到我们应该呼吸这样的空气,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人文环境,我们应该这样相处。我想画一张这样的画儿,这张画可能是彩色的。让这张画觉得人的生活是灿烂的,我必须要去人类生活比较美好的地方体验,包括青藏高原。再一次地去体验,因为他们有信仰,有良好的空气。还有蓝海湾,就是人类相处非常和谐的地方。我可能还要去不丹,要去芬兰,要去丹麦,人类精神状态和人与自然相处比较好的地方去体验、感受,然后再画这样一幅画。


     第三张画,可能跟人与神有关系。就是,那张画只与天国发生关系,而且要画的更大一些,是白色的,以后逐渐要把语言个性化,逐渐地有点变化。


     最后,将在我感受到死亡的时候,我会画一张关于死亡的,当然这个是比较遥远的,画不画得了不一定,但是我要按这一规划去做。同时,等我到了老了,画不动大画的时候,有一些模式会是独立的,就是要完成自己,中西方深层的语言融合,轻轻松松画一幅小幅的作品,不管画什么,都是我的语言,把我所认为的美表达出来,这是我基本的规划,做不做得到还不知道。


   
     99艺术网:我感觉你说的很有意思,从这三幅画中能感觉到它们是循序渐进。第一幅你描绘出一个现场,让观众自己去思考问题。第二幅你塑造出理想中美好的生存环境。然后是思考人和神之间的关系,最后你还要画感受死亡的绘画,感觉越来越个人化和自然化了。


   
  刘亚明:对,这个也受到大师的影响。让我真正认识到戈雅的时候就是普拉登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并不大,但是去朝拜的人很多,有委拉士贵支,鲁本斯,还有里贝拉、格列科。尤其是戈雅他把真正把艺术、绘画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整个博物馆,去看他的作品的观众是最多的,在一半以上,可能是为了最后的艺术精神。

 

表态
NaN
NaN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