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9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特邀嘉宾,中国将在博览会期间展出著名的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
《收租院》是1965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赵树桐、王官乙率应届毕业学生5人,和当地美工、民间艺人一道,以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盘剥史实为原型,历时数月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群雕。群雕共有人物114人,道具108件,有7个部分(“交租”、“验租”、“过斗”、“算帐”、“逼租”、“反抗”、“上山打游击”)、26个情节组成,全长近100米。 “上山打游击” 一组的造型,是在文革中增加的,后来又被删除、收藏起来了。泥塑群像汲取了民间传统泥塑方法。
泥塑群雕直观地阐释了阶级斗争理念,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关系,应和了当时夸大阶级斗争严重性、强化阶级斗争教育的政治需要。
《收租院》在国内的展出曾引起巨大轰动和广泛讨论。1972年,作品还接到世界著名的卡塞尔文献展(德国)的展出邀请,但最终未能成行。1999年在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蔡国强对《收租院》进行行为主义式复制并获金狮奖,引发了一场保卫《收租院》的版权争议,和怎样阐释《收租院》的争论。
(来源:Artdaily,点击参看原文)
【编辑:张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