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艺术网:这一次的定位是“新世纪头十年新的艺术”,到时候会有多少个艺术家?年轻的力量会有多大?
吕澎: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字。因为我们选择的艺术家的方式是逐步通知的。可能会对一些新的、年轻的艺术家再去斟酌,甚至再去见见面,聊聊天,做一次判断,所以艺术家是逐步去选择的。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我们有一个“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这个展览我们希望由年轻批评家来推荐,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艺术家,数字还不能确定,估计会有两百左右。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如果研究今天,展示今天,其实先应该了解昨天,甚至是清楚前天的事情,所以我们会有一个文献背景,就是把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重要的艺术家邀请来。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说今天的现状,其实是每个人一点点地导致的,而并不是今天突然一个艺术家就突发奇想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它都是一步步地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套一个词“老、中、青都会有”。但是我们会很关注年轻艺术家这一块,给年轻艺术家很大的机会。
99艺术网:虽然是老、中、青都有,但是有没有具体的选择依据?
吕澎:像我们写八、九十年代艺术史,是对过去的二十年已经有了很多基本的判断,所以就是在艺术史的判断基础上来确定艺术家。从“伤痕美术”一直到今天,有一些艺术家是不容置疑的。当然一些批评家有权利对九十年代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家重新评价,但是他要颠覆性地说我们根本不认可,我们会找一些更新的,那么你就去做这个工作,如果做得很好,大家也许会慢慢接受,要是做得不好,就说明对这个问题的判断还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我们就是要根据历史观来对这三十年作出一个梳理。
99艺术网:这次是2000-2009年中国的“新艺术”,而一提到“新”,大家都很敏感,这个“新”,您到底怎么去界定?
吕澎:记得我们八十年代搞翻译的时候,有一本书好像是美国出版的,叫做《新艺术》。我们八十年代看《新艺术》,当时里面有沃霍尔,大概还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这一块。当时为什么用“新艺术”,不用流派的名字呢?当然这是非常浅薄的一种理解。可是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词,可以把它概括为改革开放以来,跟我们过去旧的审美观念、旧的艺术思想有明显距离的这部分艺术。所以在八十年代我们经常会使用的词是“前卫”、“新潮”、“现代”、“现代主义”、“现代艺术”。后来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慢慢转型,爱说“当代艺术” 。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显而易见有一些新的艺术现象,跟主流的或者官方的这一块完全不一样,它是不同艺术的出发点,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我们把这一部分大致说成是“新艺术”。再加上现在使用当代艺术这个词的人太多了,什么人都在用,所以干脆我们还是用“新艺术”,目的就是想尽量避免一些有点模糊的概念,希望把它简化一些,所以我们理解为是这十年的新的东西,它一定是跟过去十年比较有距离、有差异的。
99艺术网:首先您是一位艺术史学者,其次这个展览主题“改造历史”又有一种“重塑”历史的意思。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能够参加这个展览,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觉,比如说我在历史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了?
吕澎: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来说,能够参加一个比较大的展览,能够参加通过对历史进行梳理的展览,显然还是跟历史问题有瓜葛。如果说自己的作品能够参加展览,对他不应该是一件坏事情,也不应该是一件好事情,这个要问一问他们,他们是怎么想的。每一个艺术家要做自己的艺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希望自己的东西有价值,说穿了是这样的。那么这个价值的体现作为艺术家来说是什么?最高体现,就是进入历史。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我们有新的艺术家,能够在历史中原来没有,后来在新的历史当中有了他们,只能说艺术真的可以用“发展”这个词,就是慢慢在继续下去,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拿出新的东西,能够继续下去,我们不能老是重复。
99艺术网:既然这样会不会考虑80后的艺术家?
吕澎:很多。我们会邀请很多年轻批评家来推荐艺术家参加展览。他们推荐的艺术家很多都是年轻艺术家。
99艺术网:这个时候,所谓的艺术门类界限都打破了。
吕澎:我们可以讨论艺术,但是不用去讨论不必要的分类。当然我们在做艺术学术研究的时候会考虑他用什么材料,怎么做,这就进入到具体作品的个案分析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