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标杆下 中国式双年展何去何从?(上) 2009-09-28 13:17:1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郑红 点击:
当我们再次重新回首798双年展的时候,只能看到一片骂声,与千疮百孔的798双年展官方网站。这或许就是中国双年展的最大悲哀。我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如何办好双年展?

 

        长久以来,没有有任何一个当代艺术展的参展名单和获奖纪录可以与威尼斯双年展相媲美。1964的罗伯特•劳森伯格、1988年的贾斯伯•琼斯、1990年的达明•赫斯特,很多艺术家都是在展览上一炮走红,然后迅速跻身国际艺术大师的行列,威尼斯双年展与其说是一个艺术盛会,不如说是一个明星制造工厂,成为众多艺术家向往的“天堂”。
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之际,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威尼斯双年展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可以作为所有双年展的标杆?我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

 

        一、 完美的双年展?

 

        提到双年展,无非就是两点,内容和形式,那到底哪个更重要呢?首先看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威尼斯双年展的入选、评选等等机制已经相当完善,在这方面看来,它不愧为一切双年展的标杆。

 


        并且,再牛的艺术家都不会拒绝威尼斯双年展,即使没有参展的艺术家也要过来凑下热闹,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双年展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节,成为一场艺术的盛会,此时的威尼斯只要做足准备,去迎接来自各国的艺术家、媒体和游客就可以了,于是形式的重要性就盖过了内容。

 


        第五十三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制造世界。如此大的口号成为本届双年展上最大的的问题,很多人提出疑问:“是世界在制造威尼斯,还是威尼斯在制造世界?”而面对批评之声,双年展的艺术总监是Daniel Birnbaum却说:“它们的出现不是要讨人喜欢的,是要引起人讨论的。”威尼斯双年展犹如一个已经迟暮的老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恃了。然而这个老人却是“苏格拉底”,抑或是“爱因斯坦”,我们只能去评价他的功过,却不能磨灭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显然,这是威尼斯双年展独有的,其他人想学也没有资本。

 


        那我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呢?

 

        二、中国制造

 

        从1996年策划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开始,双年展这个“舶来词”便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之后各地陆续出现了自己的双年展。以最近发生的798双年展为例,虽然只是第一届,但是有上海,成都,广州等双年展作为参照物,798双年展依旧没有逃出中国式双年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中国的艺术自古就是“阳春白雪”,尤其是当代艺术的出现,使得原本就“曲高和寡”的艺术成了少数人消遣的工具。这次双年展为了吸引更多眼球,于是在行为艺术单元中,选择了范跑跑、钉子户等一系列的备受争议的网络人物,没想到,范跑跑却成了1989年的枪声,抢走了一切艺术家的风头,于是,关于范跑跑的争议再次风起云涌,却已经没人再关心什么双年展了。

 


        那么撇开范跑跑不说,798双年展意义何在?一直以来,798就被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心,总策展人朱其提到798艺术节是一种群众活动,是很大的一个公共平台。举办双年展是为了让798夺回它原本的艺术中心地位,重新成为孕育国际艺术家的园区,抵御商业主义在艺术园区的泛滥。说白了,就是看到上海、广州、成都接二连三的组织自己的双年展,作为大哥的798终于按耐不住了(与此相呼应的还有正在进行的重庆双年展),然而满腔热情下的急功近利必然导致畸形儿的产生。798双年展的主题是流动的群落,依然没有脱离主题空洞、宏大的弊端。而且本来作为抛砖引玉功能的开幕式,却成为整个双年展最重要的部分,这与中国当代堂会式的展览风格达到一致。吃吃喝喝、热闹一场之后,就各归各位,全然忘记了本来创办双年展的初衷。

 


        于是当我们再次重新回首798双年展的时候,只能看到一片骂声,与千疮百孔的798双年展官方网站。这或许就是中国双年展的最大悲哀。

 


        798双年展淹没在骂声之中,这绝不是一个个案。我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如何办好双年展?这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编辑:郑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