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的致辞 2009-10-13 19:55:26 来源:《国家美术》 点击:
黄勇的作品给人的震撼首先是来自视觉上的。他的绘画是对当代艺术流行的符号化视觉样式的超越。在这个图像无所不在的时代,艺术观念的表达成为了视觉文化的内核,浅白的视觉语言和符号化的图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表征。

  事实上,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才使黄勇的作品弱化了具体的人物形象,而致力于灵魂和存在的阐释,才更加注重对心灵的描述,这在他对于都市人的表现中显得尤为突出。他的“行列”系列作品中的人物,既让人一眼看去就是“都市人”的形象,但又不是都市中任何具体阶层的人物,换言之,他笔下的人物,没有具体的身份。或许在他看来,身份只是人作为都市一份子的标签,只是生命的表象,而都市人的灵魂才是存在的本质。

 

  我想,这或许是黄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的视觉图像中,一直无法超越对人的具体身份描绘——农民、工人、知识分子、都市人、农民工、小资女……对身份个体的鲜活表现,构成了当代艺术的总体视觉经验,那种个别的、具体的表达成为了我们今天艺术的流行图式。图像要摆脱具体,的确是一件难事,而从这点上来说,黄勇的作品是极大的超越。

 

  正因为如此,我们很难对黄勇的创作进行定位,因为他与当下流行的当代艺术保持了距离,更加接近现代主义中的生命观照和精神关怀。他对于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长期体验,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哲学特征,我们甚至可以说,他20多年来的所有系列作品都是围绕生命存在的内心表达,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系列。而他对艺术本体和艺术语言的关注,以及艺术个性的张扬,显然与20世纪前半期现代主义有着不同的联系。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于现代主义语言的解构和当代图像的自我创造,甚至游走于东西方精神之间,使得我们不能把他完全归纳为现代主义。这让我们不得不把他看成是当代艺术中一个极个别的现象。

 

  我与黄勇是20多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友,他毕业后一直生活在南方,20年来,他的艺术之路艰难而曲折,却持之以恒。我听说他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由于全身心投入教学而积劳成疾,心脏动了大手术,至今心血管里有5根支架。他被评为广东省的优秀教师,说明他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这种精神同时也在他的艺术上体现出来。我想,正是因为对艺术真诚的热爱,才会使他在教学和创作上如此奋不顾身,也正因为如此纯粹的生命体验,才会使他创作出如此与众不同的作品,在此,我想向我这位昔日的学友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未来的艺术生命更加精彩。

 


【编辑:张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