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欣赏艺术作品 2009-10-14 18:37: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吕澎 点击:
争论持续到新世纪也没有任何结论。无论怎样,就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而言,“与国际接轨”或“与世界对话”已经发生,并且在整个90年代对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凡的动力。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展览中看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与西方艺术家共同出现在艺术史研究者的画册和书籍中,这样的局面

刘大鸿  《四季:春》  1991年  油画  70×40cm

 

刘大鸿  《四季:夏》  1991年  油画  70×40cm

 

刘大鸿  《四季:秋》  1991年  油画  70×40cm

 

 刘大鸿  《四季:冬》  1991年  油画  70×40cm


  生活在上海的画家刘大鸿(1962— )受到叙事性绘画传统的影响,但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我们看到,这位画家对当代社会与政治保持了高度的敏感。艺术家试图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到波斯细密画、中世纪尼德兰的寓言艺术中,从古典风格到现代艺术的结合点上寻求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的特殊表达方式。在80年代末,他开始将故事性的梦幻画面与反讽和揶揄相结合。延安时期的扭秧歌、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古代形象和现代女郎、中国龙舞和西方音乐、中国陶俑的放置和西方绘画的再现,这一切丰富的人物和场面元素被画家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有趣的当代风俗画。此后的《腊月》(1988)、《仲秋》(1989)更是利用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和当代日常生活的内容,把画面混杂成一个混乱的、让人看不尽说不完的浮生世界。刘大鸿在组织这些故事的时候,其着眼点还在于用它们来表达艺术家对今天的看法。由于画面因素的复杂,刘大鸿描绘的故事需要仔细阅读。在一个整体的构图中,总是有着不同时代和不同内容的小故事相互连接相互交合。正是这些小故事的相互交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不可分割的梦幻整体——一个被重新组合的现实。90年代初,刘大鸿的艺术因其政治性和对社会问题的反讽,被贴上了“政治波普”的标签。我们也在上海的艺术家薛松(1965— )用烧过的印刷品碎片构成的中国文字和图像作品中看到90年代波普艺术中的特殊性。

 

薛松  《接触》  1997年  综合材料  108×96cm×2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