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的致辞 2009-10-14 18:37: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吕澎 点击:
争论持续到新世纪也没有任何结论。无论怎样,就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而言,“与国际接轨”或“与世界对话”已经发生,并且在整个90年代对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凡的动力。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展览中看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与西方艺术家共同出现在艺术史研究者的画册和书籍中,这样的局面


  在这些画家当中,最年轻的女画家喻红的“肖像”系列所表现出的形象世界是颇为独特的。画家在画布上强调对象存在的真实性,准确的造型与特殊的色彩处理展现了写实主义传统的技巧和魅力。然而有趣的是,画家在保留了人物的真实再现的同时,并没有对人物的表情进行倾向性的刻画,这些似乎生活在真实环境中的人物显示出一种虚空感。


  韦蓉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是借助于照相机和幻灯机制作的。这种方法对于艺术家的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画家自己承认:“作品的制作过程是很理性的,就像一种机械劳动。我觉得这很适合于我。”  作品从题材到构图都表现出对表现对象似乎不加选择的客观描绘。艺术家在作品中竭力突出一种构图的偶然性,一个任意确定的构图,没有选择、或添加特殊的含义。


  实际上,尽管这些展览中的作品被称为“学院派”,但它们仍然与旧有的所谓“学院派”(主要是写实绘画)不可同日而语。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经过80年代现代思潮的冲击,90年代美术学院的教学系统的、程式化和技术性的美术基础训练已经被动摇。这些艺术家在学院中受到的传统技法的影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而这个传统技法的内在依据则已经丧失殆尽。对艺术家的精神和观念真正产生影响的,例如是奥基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李辰)、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陈淑霞)、照相写实主义(韦蓉)这样一些西方艺术家。无论如何,学院里的年轻教师在这个时期没有更多的选择。

 

 宋永红  《情人》  1989年  布上油画  50×60cm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