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黄色肖像》 1993年 油画 108×90cm
张晓刚的家庭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熟悉的“革命干部”,这类家庭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早年革命与建设的旧照片。这些照片完全不同于更早之前的那些可以看到长袍马褂的旧影像——过分的古老与久远,相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至70年代初期之间的老照片与活着的中国人——父母与子女——有着直接的情感与历史渊源,他们甚至共同度过了那些重要的历史时期。1993年,画家在成都的那间小小的房间里还画了“天安门”,艺术家保留了我们在肖像画和其他几件作品里能看到的“表现主义的边框”。随着对图像的理解与分析,艺术家终于发现,关于生命与死亡,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完全可以在没有任何表现主义的笔触下进行。不过,尽管艺术家发现了玩世泼皮、艳俗艺术中的趣味以及政治波普的特征,他也决定不参与进去。
张晓刚简化了早期超现实主义的复杂内容,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历本身就将艺术家导向了由老照片唤起的方向。这里,不是月份牌的艺术,而是马格利特或者德•契里柯“使我学会了如何‘有距离’地去体验我们的深重的历史,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多变的现实”。照片本身的特殊效果也成为新的表现方式的启发。
在1994年的“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上,张晓刚展示了他的精神的血缘与生活其中的历史家庭。在之后的若干展览中,张晓刚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渐渐地,人们——不是艺术家本人——固定了一种精神史的美学模式。张晓刚在坚持早期灵魂追问的同时,理性地借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及波普艺术的简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样式,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