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蒋迎春 2009-10-14 18:37: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吕澎 点击:
争论持续到新世纪也没有任何结论。无论怎样,就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而言,“与国际接轨”或“与世界对话”已经发生,并且在整个90年代对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凡的动力。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展览中看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与西方艺术家共同出现在艺术史研究者的画册和书籍中,这样的局面

刘炜  《革命家庭》  1990年  布上油画  100×100cm  香港汉雅轩藏


   
“玩世现实主义”和画家


  “1992年4月我们在北京郊区一座庙宇改建的博物馆举办了刘炜、方力钧油画展。这是两位画家的第一次公开展,结果十分成功。观众的良好反应预示着现代画的光明前景。”弗兰(Francesca Dal Lago)描述的是玩世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方力钧和刘炜最早的玩世现实主义作品展。在简朴的展览介绍页里,栗宪庭写到:


  我称1988、1989年后出现,并以北京为主要聚焦点的新现实主义潮流为玩世现实主义,玩世与英文cynical同义,取其讥诮的,冷嘲的,冷眼看待现实和人生的含义。它是具有反叛8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的新的文化倾向。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作为80年代中国新潮艺术的阶段性终结,同时也使企图引进西方现代文化以拯救和重建中国新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沉重的打击,玩世现实主义即这种不得不面对精神破碎状态的心灵的产物。


  “玩世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栗宪庭于1991年8月完成的一篇题为《无聊感和“文革”后的第三代艺术家》的文章里。在这年初,栗宪庭就开始注意并研究一种写实主义的新倾向。1993年年初,《创世纪》(创刊号)“盖尔波瓦咖啡馆”栏目主持人岛子(1956— )将栗宪庭于1992年初完成的文章《89年后中国艺坛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发表出来,这篇文章将这位批评家过去一年经过修正的思想比较充分地进行了阐释。在这篇文章里,栗宪庭作了一个题为“附文”的注脚:对涉及“玩世现实主义”的“泼皮幽默”和“流氓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在分析玩世现实主义现象时,栗宪庭没有改变他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立场。他为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出现勾勒了这样的逻辑:


  玩世写实主义的主体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大学毕业的第三代艺术家群。因此在他们成长的社会和艺术的背景上,与前两代艺术家发生了很大的差异。文化革命的结束是知青代艺术家成熟的背景,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培育了’85新潮代艺术家,造成了前两代艺术家的拯救中国文化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这一代艺术家自70年代中期接受小学教育始,就被抛到一个观念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又在前两代艺术拯救中国文化的口号中开始了他们的学艺生涯。1989年他们相继走上社会,眼见“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几乎穷尽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途径之后,拯救中国文化的梦想却随之化为乌有,无论社会还是艺术,留给这一代艺术家的只剩下来去匆匆的偶然的碎片。这使他们不再相信建构新的价值体系以拯救社会或文化的虚幻努力,而只能真实地面对自身的无可奈何以拯救自我。因此,无聊感不但是他们对自身生存状态最真实的感觉,也是他们用以自我拯救的最好途径。


  这种无聊感促使他们在艺术中抛弃了此前艺术中的理想主义和英雄色彩,把前两代艺术家对人的居高临下的关注,转换成平视的角度放回到自身周围平庸的现实。无聊即无意义,既然无意义,便不必以恭敬态度对待它,因此,无聊感也促使了他们以自嘲、痞气、玩世和无所谓的态度去描绘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熟视、无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片断,以致形成一种泼皮幽默的艺术风格。


  正如栗宪庭注意到的,玩世现实主义放弃了对形而上的追问和对意义的寻求。因此,玩世现实主义没有多少形而上观念背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讲,玩世现实主义的思想是中国两千年来封建历史构成的世俗痞子文化的一种当代表现:自嘲(有时是自贱)、夸张、不切实际、随机应变、没有立场、自以为是、无可奈何。的确,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畏惧思想,他们对任何过去的思想表示不信任,因为他们听到了太多的谎言,看到了太多的丑恶并遭遇太多的难堪,他们有对高尚生活的常识却感到与之相去甚远,以至于他们开始怀疑高尚、健康的生活具有虚假性甚或欺骗性,以至产生像方力钧“王八蛋才上了一百次当之后还要上当。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也不能是被欺骗的”这样的话来。由于“无聊”与“泼皮”这样的状态在90年代初被激进的批评家纳入反官方意识形态的范围内,所以栗宪庭将几十年前的文人林语堂(1895—1976)的“放浪”这个“专制社会一束最后最强的光”同新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联系了起来。


  玩世现实主义艺术的整体性面貌在“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中首次被充分展示出来,并影响了许多年轻艺术家的绘画风格。直至大约1995年,玩世现实主义在与消费社会更加接近的“艳俗艺术”风格中,得到精神上的延续。

 

刘炜  《新生代》  1992年  布上油画  150×100cm  香港汉雅轩藏

 


  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刘炜(1965— )用散碎不规则的笔触描绘出几乎丑陋的形象。将军人——他的父亲——的形象做戏谑性的任意丑化,这表明了艺术家无视惯性的越界冲动。现实中价值感的衰落导致画家放弃标准,现实生活的腐烂导致画家对腐烂的描绘。丑陋成为艺术形象解放的第一步。1994年完成的《泳客》组画显示出画家对性的肆无忌惮的表现。画家没有丝毫掩饰地将性以让人十分厌恶的形态表现出来,并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同无耻的性形象并置在一个空间里。这似乎呈现出,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伟大”与“庸俗”的区别只是过去曾经有过的一种谎言。在参加1996年的“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你喜欢肉?”系列(1995年)中,画家以颜料向观众提供了腐败溃烂的垃圾世界,以腐烂的形象对文明及其价值给予了彻底的否定。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