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朝鲜曾是中国的附属,在19世纪末与我们上演了许多大戏,长期饱受着日的奴役和摧残,而抗战胜利和接踵而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后的世界格局形成了两大阵营,同时让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与中国变成了战友加兄弟的“莫名”友谊关系。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化,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早已改变了以往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政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为邻居的朝鲜因为种种原因还停留在那个今天看来已经远去的年代,很多去过朝鲜旅游的中国人都会明显的在那里发现自己曾在50年代的儿时记忆和无奈的喟叹。在艺术创作上由于各种原因朝鲜的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似乎销声匿迹了……
前不久,在宋庄美术馆举办的“阿里郎•庆祝中朝建交60周年朝鲜美术展”,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到朝鲜具有浓重的革命特色的艺术作品,也让我们再次反思曾经在中国美协体系依然奉行的创作模式与50年前的朝鲜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艺术在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中究竟应该占有什么位置再一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和焦虑。
美术创作是国家意志的载体
朝鲜绘画深受中国传统水墨和日本浮世绘等多重影响,民间少有是以风俗画为主,与中国早期的艺术创作紧密相连。朝鲜战争形势非常明显地也体现在艺术创作领域,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依然在朝鲜牢固占据着主流地位,虽然这是政治上的需要。是朝鲜当前为了争取生存空间所做的政治努力,处于大国地缘政治风口浪尖的朝鲜,弱小的朝鲜除了保持庞大的军备之外,还需要在思想领域构建自己的一套统一的国家意志,控制国内民众的文化手段,这就出现了一大批以政治题材,领袖公务员题材为内容的所谓“主题”性油画,伴生的是深受俄罗斯风景油画影响的山水。显然,她深受前苏联和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很大影响。像阿里郎这样的彰显民族文化的作品,还有体现阅兵、人民丰收的景象,为民众掩饰了朝鲜与世隔绝的经济与政治联系,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地源政治小国不得以的悲哀。而在中国体制内的绘画创作中,时下写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主题:领袖像、革命历史故事、社会主义新面貌、现实生活等歌颂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既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集体主义的审美观念,然而却不是艺术家个性的充分发挥,在中国多年的民族解放和政治斗争中,中国油画更多地被作为宣传工具;而中国和朝鲜的主流绘画从题材到内容非常相近,但中国主流绘画随着80年代社会改革之后,现实题材更多样化一些,包括出现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乡土写实”。但是,政治宣传性的绘画仍然作为某种合理的形式在中国存在着,由于政治关系,也相对的落后于实验性艺术创作。在前不久结束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绘画中尽管得到了体制内和社会广大公众的一致追捧,但悲哀也就在此,由于不了解艺术的真正概念和我们多年的艺术教育,误导了中国的广大老百姓。所谓社会精英的社会知识分子根本不知道当代艺术姓甚名谁,这是国家的悲哀,时代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自1940年以来的西方艺术史,这些问题马上就搞清楚了。可是,很遗憾,缺失的教育和学习乃至抵制和唾骂代替了我们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我很忧虑这一课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