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国,理想宮殿 2009-11-25 11:38:47 来源:艺术新闻 点击:
从1970年起,德国《资本》杂志每年都会根据严格的评选规则评选出了过去一年国际当代艺术家的100强排行榜。从2004年起,曾经蝉联多年百强之首的德国画家舍格马·波尔克终于被另一个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挤下来。

  “绘画是我的信仰,是在有太多秘密和不解时对自己的安慰,单单接近这种状态就已经可以唤起幸福的感觉”。里希特说。

 

  他是画照片者:“我做的,白痴都会做”

 

  简单地说,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是个画照片的画家。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好听,但他的绘画作品确确实实直接以照片为素材。

 

  还在十几岁的时候,里希特的妈妈就鼓励他成为艺术家。1961年里希特移居西德,并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继续接受艺术教育至1963年。

 

  上世纪60年代的科隆和杜塞尔多夫正值欧美新潮美术涌进、艺术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的西德处于强烈反对架上绘画的环境中。同时,美国波普艺术和照相写实艺术也在里希特的视野之内。里希特面对如此众多的艺术潮流并没有择其一而从之,而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方法论,即照片绘画(Photo-based painting)。

 

  里希特的第一个沙龙展于1963年在Mobelhaus Berges、Düsseldorf举行。这是他的照片绘画风格的第一次演出。里希特模糊画面,通过技术使传统艺术现代化,并且把照片作为他的绘画素材的来源。这些基于照片的模糊绘画贴近真实,同时又保持距离,因为观众不可能精确地捕捉影像,这近似于回忆一个记忆中的人物的特征。只有轮廓能够被回忆起来,其他内容则被模糊了。通过他的照片绘画,里希特颠覆了艺术和日常生活间的层次和距离。

 

  他曾说,“我做的,白痴都会做。”当然,他不会真的这么想。

 

  “当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么创作时,人们嘲笑我。我很明确地表达了我的作品来自照片,看上去很幼稚。可以说这种挑衅是直接的。”问题的关键是,将自己从其他艺术家陈词滥调式的表达方式中跳脱出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