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0年起,德国《资本》杂志每年都会根据严格的评选规则评选出了过去一年国际当代艺术家的100强排行榜。从2004年起,曾经蝉联多年百强之首的德国画家舍格马·波尔克终于被另一个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挤下来,里希特从此成为全球艺术冠军。在他荣登第一宝座前的2002年,里希特在美国举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70岁生日的回顾展。纽约《守护人报》(Guardiun)的一位评论家不假思索地把他称为21世纪的毕加索。他敢于在浪漫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极简主义、构成主义和波普艺术之间跳来跳去,决不坚守自己的符号领地。他不怕受众对他无法辨识,毫不犹豫地变了又变。他的勇气和成功是世纪之交艺术领域的一个奇迹。但他本人却常在嘴边挂着口头禅: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
他是“变色蜥蜴”:“只有希特勒才有自己的风格”
里希特出生于1932年的东德德累斯顿的一个中产家庭。和其他同代人一样,他的亲人被卷入到纳粹运动中。他的舅舅死的时候是一个纳粹官员,但他的姑姑则被关在集中营。严酷的观念和死亡困扰着里希特的童年,这可能是他终身厌恶任何方式的观念的原因。
里希特是一位变化多端的艺术家。他极力控制自己,拒绝照搬照套他人的风格,细致地选择每一个主题。里希特的口头禅是:“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事实上却截然相反,经常被人称为“变色蜥蜴”,因为他从来都和任何流派保持距离,拒绝被俘虏定位。他在科隆别墅区的大房子被邻居们称为碉堡:竟没有一扇窗户,这正是他的性格。他拒绝理想完美、真实主观、构造色彩关系等任何总结他表达模式的定义,认为风格是有粗暴含义的词,只有希特勒才有自己的风格。
里希特在过去的40年内跳跃式地变换着绘画风格和题材。当上世纪60年代德国激烈争论重新扩军备战时,他画了美国飞机的“野马梯队”,他画了穿上德国国防军制服的“鲁迪大叔”,画了患有痴呆症的“玛丽安妮大娘”。当概念艺术和极简抽象艺术宣判绘画死刑时,他就转向抽象画。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疯狂派”盛行时,他画了静静燃烧的蜡烛。上世纪90年代,他展示给善良观众的是色彩鲜艳的风景画和他妻子圣母般怀抱婴儿莫里茨的肖像画。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与美国艺术家不同,理想主义在他的前期就已经幻灭。相反,他的绘画毫不夸饰,他的图像把滑稽表现成正常,把悲剧表现成正常,把美丽表现成正常。他一直回避赋予他的作品以心灵上的关照。他自己的看法是:他的形式源自他周围的结构和观念,没有更深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