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K画廊入口处 2009-12-02 16:37:22 来源:世艺网 点击:
李跃亮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已经跟胡武功老师打了三次道歉电话,也向目前关注此事的《中国摄影家》杂志发了电子邮件,想在上面向摄影界公开道歉,现在先通过你们向公众道歉。”

  摄影师PatrickCariou曾经起诉过这个访谈中谈到的RichardPrince,说Prince未经同意就复制了作品,而Prince在回应中是这样说的:“Cariou的相片并不具有‘绝对鲜明的特征’……这些图片也没有决定我作品的最终价值,事实上,我运用这些图片提高而不是降低了这些图片的价值。”

 

  SherrieLevine则“翻拍”了爱德华•韦斯顿的经典影像,并标示为他自己的,被评论家认为恰恰是遵守了鲍德里亚的规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ArtSince1940:StrategiesofBeing中,乔纳森•费恩伯格(JonathanFineberg)曾断言:“1940年以来,天才式的艺术和艺术家已经不复存在了,策略是当代艺术基本的生存方式。”而事实上,上述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背后,的确是有着譬如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盖伊•德博尔(GuyDebord)等等思想家的身影。他们这些人关心和探讨的,绝不仅限于翻拍或复制几张图像作品那么简单。如果要展开叙述的话,那将不是本文所能容纳的。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也很多,只是许多摄影界的人,根本不了解这样的语境、这样的情况。

 

  比如在2000年10月开幕的上海双年展期间,有一个名为《不合作方式》的名噪一时的外围展,其中艾未未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作品,就是复制了卡蒂埃•布勒松1949年拍摄于上海的名作《黄金挤兑风潮》,这幅巨大的复制品悬挂在墙上,地上是一叠稍小点的复制印刷品,艾未未在旁边写有一个小小的牌子:“请自取一张”。

 

卡蒂埃•布勒松名作《黄金挤兑风潮》

 

2000年上海《不合作方式》当代艺术展中的艾未未作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