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泡沫就是艺术区
叶永青与其他面对拆迁的艺术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曾经是一个艺术区建设的大运营商。在叶永青眼里,艺术市场里最大的泡沫就是艺术区,尤其是艺术家工作室。回过头来一想,从北京四环开始直到机场路沿线,看到的比比皆是的就是艺术家工作室。刚刚毕业的学生也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两、三百平米的巨大工作室,景象的确令人感到很惊讶。叶永青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藏污纳垢。其实是发展太快的社会还来不及把这些土地的价值体现出来,所形成的一个发展的空隙。现在土地飞速的上涨,艺术家这样的占有土地资源,其实与自己所生产的价值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所有的艺术区,没有合同是跟大房东签的,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土地的拥有者愿意把自己的土地签给艺术家。土地是在不断增值的,所有人做的都是临时协议,不过是这几年的土地暂时想不到其他好的用途,暂时给艺术家用一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疑艺术、文化给土地带来了增值,但其实换句话说,这些土地哪怕闲置也在增值,艺术家只不过暂时填补发展的空隙。艺术家都是在跟二房东签约,二房东的承诺是可以无限夸张的,因为他没有法律依据。承诺有什么用?政府规划一来,所有的二房东都躲得远远的。
叶永青觉得任何资源都是被分化、有等级的,现在谈的是绝对平均值是不现实的。艺术区怎么样做才能既体现土地价值,又能让艺术能在里面生长?前提就是要分化,不然会造成悲剧。最极端的例子是曾经有一群年轻的云南艺术家,凑钱在索家村租了一间房子,他们为它起名为“候鸟的天空”,这是他们当时的梦想,希望能在北京有一片自己的天空。结果当时哗就拆掉了,二十多个人的钱,转眼就灰飞烟灭。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办法,这种悲剧还会出现。
可能很少有艺术家能从这种角度想问题,也有人说这种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大多数艺术家想得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诉求,却很少想到真正的艺术区是需要能够长远发展的,也没很少有人帮助政府决策规划一个真正稳定、长期性、持续、公开、能够跟社会对接的艺术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