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流失国宝现身万隆09秋拍 2009-12-26 15:32:5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辽博文物专家杨仁凯“书画国宝千年沉浮历经沧桑,一代宗师毕生寻访矢志不渝”将其一生献给文博事业,历经沧桑将多年心血著成《国宝沉浮录》,杨先生矢志不渝的发现了好多流落人间的国宝珍品,目前也发现不少流失文物均以收归馆藏,但此金廷标《竹溪六逸》图杨先生生前一直没有发现,因此《国宝沉浮录》

 

  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二年进如意馆每月得钱粮银三两、公费银三两。乾隆二十六年因他本事好又勤慎,提为一等钱粮。乾隆二十八年金廷标丁父忧,所食钱粮加恩照旧赏给。”一等钱粮银为每月八两。杨伯达的论文《清代画院观》(《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3期)还提到了金廷标的授官:“画院画画人一般不授外官,亦无品级顶戴。但也有例外……如金廷标、金昆均授七品 ……上述几个放官秩的画画人都是弘历十分喜欢的。”金廷标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辞世,乾隆命人将他的画作全部加以装裱,收入“石渠宝笈”,并在一些金廷标遗画上重新题诗。如在《金丝桃》的题诗后再加上跋语说:“时廷标已物故,每遇其画,辄珍惜题句。”从《光绪桐乡县志》所收弘历题画诗的编年,可见直至廷标逝世二十七年以后的乾隆五十九年(1794),高宗还为廷标遗画题诗。乾隆朝的院画,是清代院画的顶峰,金廷标是乾隆前期画院中较优秀的人物画家。

 

  本幅金廷标《竹溪六逸图》乃为金廷标以李白故事为题材而精心绘制的徂徕山西南,李白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饮酒赋诗,啸傲泉石的场景。本幅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形神毕现。金廷标的人物画内容丰富,有的为宣扬妇德,有的为抒发隐逸思想,还有的描绘田间百姓民俗生活。金廷标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尤其擅长将人物画与山水画相结合,本图即是例证。图中所绘六人,一人着白衣倚溪濯足,一人着黄衫在竹林之中展卷观画,两人依松对弈,两人于其后观棋,表面六人悠闲自得,实乃表现了一种隐逸,归隐的文人尚古之风。画面左边翠竹丛林,枝繁叶茂,右边崇山峻岭,溪流潺潺。六人于徂徕山西南麓间避开世俗凡事,饮酒赋诗。不愧是高人野鹤,神仙眷侣之志。画中山水景物围绕人物活动铺设,将观者的视线集中于近景,再结合深远和高远之法,使空间纵深得到展现。画风取工致精巧的工笔画法,树石均用青绿,设色雅淡;人物笔墨精练,钉头鼠尾描法是金廷标的典型用笔。

 

  金廷标深居故宫,效力皇室。虽高高在上,但仍向往世俗,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隐逸的风尚在金廷标的画中我们不难见到。本幅所绘隐逸高士即为如同金廷标之类的宫廷画家所向往的榜样。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皇家宫廷内的无奈与无聊,人人阿谀奉承,见不到真正的知己和朋友,而这些“大内高手”的消遣之举也就只能是将心中满腔抱负付诸笔端。

 

  金廷标也许在我们现在人看来还是算幸运的,因为其画作还能得到乾隆的赏识,比一般一辈子效力于皇室,而其功名学问一事无成的人幸运多了。乾隆极为赏识金廷标,清宫旧藏书画权威著录《石渠宝笈》中著录了金廷标书画作品81幅之多。而本幅《竹溪六逸图》亦在其中。

 

  1945年8月11日,末代皇帝溥仪携家眷从长春逃至临江县大栗子沟。故宫部分珍宝被溥仪在紫禁城退位后,从清宫中“带走”。其中包括古代珍贵字画在内的稀世珍宝随溥仪从北京经天津进东北,终于在长春安家,被保存在伪皇宫的“小白楼”里。这座“小白楼”建于1938年,当年是日本人为溥仪修建的保存善本图书及古玩字画的库房,内存藏品总数约1300件,对外名曰“图书馆”。1945年8月11日,溥仪出逃时仅带走了其中的一部分,余者皆被留守官兵盗抢。北京万隆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即将上拍的金廷标《竹溪六逸图》即为当初溥仪带出北京故宫而被日伪官兵盗抢后落入日本人之手的一件珍贵文物。

 

  辽博文物专家杨仁凯“书画国宝千年沉浮历经沧桑,一代宗师毕生寻访矢志不渝”将其一生献给文博事业,历经沧桑将多年心血著成《国宝沉浮录》,杨先生矢志不渝的发现了好多流落人间的国宝珍品,目前也发现不少流失文物均以收归馆藏,但此金廷标《竹溪六逸》图杨先生生前一直没有发现,因此《国宝沉浮录》在著录本幅时赫然写明“金廷标《竹溪六逸》未发现”。

 

  本幅金廷标《竹溪六逸》经《石渠宝笈》著录后历经多家著录,胡敬《胡氏书画考三种》中《国朝院画录》著录,后经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故宫已佚书画目录》、陶湘《书目丛刊》、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容庚《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陈仁涛《故宫已佚书画目校注》

 

【编辑:虹汐】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