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旅法艺术家陈箴遗作现身双年展场 2010-01-04 12:22: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
“蹦乐”是已故旅法艺术家陈箴的作品。这位去世已9年的艺术家,被誉为上世纪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装置艺术家之一,其影响曾波及了整整一代海外中国艺术家。

  传统元素 当代表达

 

  方形蹦床、放置物品的圆形空间,粗粗一瞄,记者眼中的“蹦乐”并无特别之处。但仔细一看,置于四角的铜钟和装置底部的数百个铜铃却令其与众不同。尤其是置于铜钟内的炮弹壳,显示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传统元素,当代表达是陈箴作品的最大特色。”该作品策展人姚嘉善说,很少有人能像陈箴那样,将传统元素巧妙地用于装置性作品中,并以一种实验性的当代表现手法将其实现。“蹦乐”选用钟、铜铃、麻绳等传统元素,融合了舞蹈与音乐的概念,是一件具有功能性的艺术作品。当孩子们在蹦床上欢跳舞蹈时,铜铃间相互碰撞,奏出美妙而欢快的音乐。同时,有专人敲打置于四角的铜钟。意即,教堂或寺庙的“钟声”与其间的“炮声”此起彼伏,正是世界上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儿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唯有灿烂悦耳的小铜铃声唤醒了孩子们的天真与纯朴,和着他们欢跳的节奏声响,安抚着他们由于贫困、战乱而遭受创伤的幼小心灵。

 

  互动达到的特殊效果

 

  据了解,艺术家的初衷是关注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儿童,给他们送去这个可以将悲伤变为快乐的大礼物,让孩子们在面对贫穷或战争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力量。

 

  2000年,由瑞士的“为世界而艺术”组织向世界各地30多位艺术家发起主题为“献给世界受难儿童的礼物”的创作邀请,之后在不同国家巡回展示作品的计划与模型,并且每次由300名儿童在开幕式上投票选出他们心中最喜爱的“礼物”。陈箴所创作的“蹦乐”即是在意大利罗马巡回展中的获奖作品。

 

  这样一件作品为何被双年展选中呢?“这是一件需要观众互动参与,才能完成和达到效果的作品。这与本次双年展强调市民参与、互动的‘城市动员’主题非常契合。”姚嘉善说。

 

  实现他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姚嘉善告诉记者,为了邀请陈箴作品参展,她特意联系陈箴遗孀徐敏,同其商议。徐敏认为计划可行,不过,由于是装置性作品,制作费用比较高,需要赞助单位支持。

 

  上海140平米画廊负责人刘英梅得知此事后,爽快答应出资实现这个作品。“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追随陈箴,他的作品用当代装置语言表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命运的关注,其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的艺术风格有一种吸引人参与、与之对话的动人魅力。”刘英梅说,陈箴过世后,留下了大量的手稿,这些具有独特艺术语言和多元化艺术表达的作品不实现太可惜了。徐敏和陈箴既是同学又是夫妻,对陈箴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了解得很透彻。“此次能和徐敏合作,实现陈箴生前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陈箴艺术思想的平台,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所有参观者的幸运。”

 

  刘英梅说,陈箴坚信艺术有超越政治与科学的力量,他试图通过作品来解释东西文化、消除人类怨恨、实现平等对话。这些作品多数为草图和方案,未曾实现,现收录在徐敏编著的《陈箴》一书中。她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与徐敏合作,在中国不同城市展示陈箴的更多作品。

 

 


【编辑:海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