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园区风景 2010-01-05 15:23:0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李铁军,北京当代艺术馆的主持人,一位精力充沛的艺术家。他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去了玻利维亚,那是切·格瓦拉战斗过的地方,然后又在西班牙求学,回国后便选择在宋庄安营扎寨。

花狗系列 300x200cm

 

  自05年学院从东三环边的光华路搬到海淀的清华园以后,圆明园便是我常去的地方:并非因为一百多年前的荣耀与耻辱,事件毁灭的是皇家风景,遗址里依然苍翠欲滴,夕晖洒地。我倒是想寻找那些被荒草掩埋的小径,以及通向那些在圆明园中自发生长又被强力拆毁的村落残迹。十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不安分者在那里寻觅过乌托邦的理想,形成在权力话语之外的艺术群落。今天看来,他们在圆明园的短暂栖息竟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浪漫而又苦涩的一页。据说现在的海淀官府是后悔的,后悔错过了最有“钱途”的文化产业。当时这些穷愁的艺术青年被逐出圆明园,他们向东寻觅,迎着朝霞,是潮白河畔的通州宋庄收留了他们。十年前我去宋庄拜访朋友,那里仍然是京郊最为普通的农村,艺术家的日子过得艰难,但他们从不抱怨,一边画画,一边打理田园生活,眼里总是透着希望。而今天的宋庄似乎已是当代神话的发源地,官员、农民、商人、艺术家各尽所能,各得所需,已形成蔚为壮观的艺术生态链。我在挂着“中国宋庄”四个大金字的村口巧遇几位学院刚毕业就投奔此地的同学,言谈之间让我感到这里已俨然成为艺术青年向往的“革命根据地”。杨卫、洪峰曾与我谈过“宋庄奇迹”,都感叹奇迹来得太突然,变化的速度让有圆明园经历的老艺术家们还一时难以适应。

 

  尽管如此,从昔日的圆明园画家村到当下的中国宋庄,脐带没有断,那本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如今的我驻足圆明园,心系着宋庄,包括在那里创业的朋友,那远离皇家风水的潮白河畔。

 

  宋庄有了气场,便引来各路好汉。我要说的是李铁军,北京当代艺术馆的主持人,一位精力充沛的艺术家。他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去了玻利维亚,那是切·格瓦拉战斗过的地方,然后又在西班牙求学,回国后便选择在宋庄安营扎寨。北京当代艺术馆坐落在宋庄的一片葱翠林场中,灰墙、高矮不一的旗杆、碎石路。在没有展览开幕式的日子里,这里更像一处私人会所。铁军引我到后院的天光工作室,有曲径通幽,伴着雨后的蝉鸣、雾霭和林间散布的雕塑,眼前的一切几乎完全抹杀了十年前宋庄给我的记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