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语言中,历史意味着“过去”;而在当代西方的学术语境中,“history”一般指的是“历史学”,它是一种经过专业化的历史写作而获得的成果,是历史学家和写作者们对过去的表现。
“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史写作”,作为本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的主题,它讨论的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过去”,而是讨论今天的写作者对刚刚发生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记录、想象和评价的。
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他们对“是否能进入艺术史?”会格外关注;对从事当代艺术批评的人来说,他们对自己工作是否正确有效,常常也会以“是否将来为艺术史所验证?”作为判断的标准。所以,当代艺术史与当代艺术创作和批评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度。
然而,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在学术上常常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它的优势是因为与历史的近距离,它可以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材料,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它遭人诟病也是因为这种与历史的近距离,当代人能否有效地对当代艺术进行历史的描述和判断?这个问题一直让人们议论纷纷。
在西方的16世纪末到18世纪早期,由于大量的史料被发现,人们纷纷对它进行甄别、整理,所以被称为博学的时代。当时,人们也有一个信念,史料会自己说话。只要能拥有经过了考辨的真实史料,历史的真相便能大白于天下。后来,人们发现,仅仅拥有真实的史料,未必能有效的解释历史,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基于这种原因,对于当代艺术史写作而言,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史料,不是历史的过程;而是艺术史写作背后的基本观念,诸如:当代艺术史与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批评的关系; 当代艺术的写作与艺术史的观念; 当代艺术史和一般艺术史的关系;同时,还希望根据已有当代艺术史写作的案例,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