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现场
1月23日,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第四届深圳美术馆论坛”在深圳东湖宾馆会议厅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针对当代艺术史写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坛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案例的讨论,引申出批评家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背后的观念。论坛结束后,99艺术网记者对艺术家靳卫红进行了采访,针对历史进入语言系统后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时间:2010年1月23日
地点:深圳东湖宾馆会议厅
记者:99艺术网郭延容
嘉宾:艺术家靳卫红
99艺术网:你今天上午谈到艺术史写作关系着一个权力问题,比如说写作的话语权是一种权力,来自于外界的资金也是一种权力,还有一种就是来自于政治力量,刚好最近在深圳有一个关于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大展,我们曾经关于这个问题和艺术史有一个想法,由官方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最后极有可能进入中国的正史,像唐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一样,它也是一种政治力量、官方力量,最后就进入了正史。
恰恰在艺术史里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当时的张彦远,相对现在的批评界,他就像艺术史家的角色,他可能在记录阎立本的时候说他承继了《二十四功臣像》的图,但是他对《二十四功臣像》并没有很详细地展开来写。反而后面有一些艺术家,像王维在绘画的气韵、风格上却有一个很详尽的描述。
所以我就想,牵扯到权力的问题,你认为它最主要凸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力?
靳卫红:就像你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我以为张彦远的趣味在于后面,他不能忽视阎立本这种侍奉帝王的那些所谓正统画家的存在,虽然他未必欣赏。但是他得承认他们那个时候做过非常具体的事情,这就是史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场,我们说我们回不到现场去,是因为我们无法建构一个现场,无法想象一个现场。
我为什么说艺术史写作是一个主观事情,是因为历史一旦进入语言系统,它只能是一种主观的产物。即使是昨天,我们两个都是在场的,由于我们两个个体的不同,你的叙述跟我的叙述可能不一样,虽然大的方向会差不多,范围也差不多,但是我们两个人的描述肯定不同,这就牵扯到我们各自叙述的立场。而在艺术史写作当中,这种个人视角侧会产生它的效力,它会对公众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