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篇 2010-01-26 15:46:5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蒲国昌为海内所知,先是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贵州版画现象,继而是在1985年中国美术馆“十人半截子美展”上题为《召唤》以版刻、彩绘、水墨和木绳完成的综合材料作品。

石榴 纸腊墨彩 136x136cm

 

  从1994年开始,蒲国昌创作了三个系列的作品,即《机器时代》《石榴》、和《人—人》。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蒲国昌有着对艺术样式化的本能反感。三个系列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艺术语言,《机器时代》基本上是结构化的,机器部件构成的人形成为在画面上聚散离合的块面,黄色的大量使用对挣扎的人形而言,提示出一种病态。《石榴》是象征性的、变形的石榴是人形、动物形、机械形状等等的依托,单纯整块的局部形成张力、肌理的特殊效果使视觉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暗示了生命的危机感。而近期的《人—人》系列,艺术家似乎重返传统与感性,注重线条在画面中的关键作用。他把机器和人的关系弱化,以人的拒斥与无奈表现生命的悲剧性。艺术家化用了蜡染中的冰裂纹、线条与墨色如蛛丝般缠绕。“剪不断,理还乱”,始终是人的存在状态。草图似的纤细线描改变了画面可能显得拘谨的块面感,有助于情绪弥散,使画面充满私人体验气息。

 

  蒲国昌第三阶段的作品真正实现了一种转换,即艺术意义的内在化。他对于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反省与体验,不仅仅是依靠符号的所指,而是内化为与之契合的延说方式,而每一种延说都和艺术家作为个体的思维特点、视觉心理,情绪体验和感知状态分不开。在这里,能指的个人化不是能指的自我封闭和自我指涉,而是通过个人化容含地域性和当代性。我们之所以要在此处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蒲国昌的作品正好作为一个例证。

 

  坦率地说,我反对在当代艺术中讨论民族主义,民族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古典概念。中国经验亦非种族传统的体现。但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或称区域文化)极为重要,因为他是保证当代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地域人文特点的形成和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生活习性及现实境况有关,但这些特点只有在全球性文化资讯和普遍性文化问题中才能得到体现,或者说,对艺术家而言,只有把当代性和地域性关系联系起来,个人的创造力才能得以体现。反过来说也只有以个人感知的方式才能真正触及当代文化问题而不致于落入后殖民主义策略的陷阱。在这方面,一些甘居边缘,不断创造的艺术家做了很好的工作,蒲国昌是其中成就突出的一位。不管人们怎样评价他的作品,也不管批评家怎样出于权力意识忽视他的作品,在看见许多年轻画家经过操作或被操作,从样式化走向商业化之后,便反感学术,便腐化堕落的事实,再来讨论蒲国昌的创作及其经历。我只能以手加额,对热爱艺术而不是利用艺术、守护精神而不是亵渎精神的人充满敬意。

 

  愿前者为上帝首肯、愿后者得到宽恕。

 

【编辑:虹汐】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