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从北京回到深圳,还是觉得交通好多了。
欧宁:对,因为大马路的思想非常糟糕,长安街马路宽、好,所有的车都往里走,结果长安街堵得最厉害。以前深南大道也是这样的,深南路拓宽过好几次。每一次进行拓宽的领导都觉得上一届领导眼光不够,没有把道路盖得很宽,其实是没有用的。最好的疏通城市交通的方法就是加密路网,多修单行道。中国的交通就是主干道、次干道,把马路分等级,修很多主干道,以为马路越宽越好,其实主干道已经把城市交通格局规定死了,忽略了那些小的毛细血管的单行道。
记者:我去过很多次北京,北京像深南路这样的大道可能是16车道、32车道,对城市有一个很强的割裂作用,像隔着一条大河一样过不去。
欧宁:其实对人很不友善。
谈深圳:
深圳国际化人才缺乏
记者: 深圳现在改革开放30年了,以前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渐渐这个地位就弱化了,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发展得很好,二线城市也慢慢起来了,深圳很有危机感。这几年提出建立国际大都市,和香港合作,这次双年展您也去了威尼斯,包括伦敦进行一些推介,与国外的媒体、国外的公众交流过程中,您觉得深圳城市在国外人的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另外您觉得深圳距离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还有多远?
欧宁:刚才我已经说了,深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普通民众知道的不多。我还是讲国外的反映,我最近在看一本Mike Davis的书,叫做《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他是一个美国很著名的城市地理学者,书里面有讲到深圳,他怎么说的呢?深圳在他脑子里面就是一个血汗工厂的所在地,因为早年深圳的起家、发展是靠“三来一补”起家的,在这里建工厂,接外面的订单来加工,利用廉价劳动力,这种模式是从深圳开始的。所以国际社会对深圳的印象就是血汗工厂。前段时间iphone手机里出现的女工照片,更加加深了这个印象。今天深圳的定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有《深圳,你被谁抛弃》这样的文章出现?因为在经济特区这个历史使命完成以后,深圳要往何处走?政府和民间对此都很迷茫,不知道新的定位应该是什么。
记者:现在就是深港融合的方向。
欧宁:深港融合,但里面也有很多问题,深圳双年展想做一个双城双年展都做不来,你知道吗?上一届就提出双城双年展,今年也叫双城双年展,但都是各做各的,因为香港人的心理太微妙了。香港经济比较死气沉沉,它看见深圳发展很快,他们很不爽,它仍自认老大。双城双年展这样的想法都没法实现,更何况其他的?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深圳要做设计之都,深圳要做国际化城市,但我发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圳的国际化程度一点都不高,跟香港、北京、上海比起来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