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刘向华以及他的参展作品 2010-01-29 10:02:5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晓峰 作者:陈晓峰 点击:
中国足球现在迎来了可能性的“契机”,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呢?现在还很难说它比中国足球乐观。毕竟中国足球已经揪出了“大鱼”,问题也充分曝光出来了,而当代艺术是一个没有人买单的名利场,大家尽可随便进进出出,也可以成为各色骂场。

  一个看似完成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其他观念基础上快餐化的“合成”,而不是在创造作品的艺术家个体思想体系里完成的,这就是目前艺术的主要“危机”。很多艺术家在各项计算与“比较” 中作业式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在创造自己的精神意图和对真实的情感传递。

 

  现在很多人都有本能的反应,很害怕看到“大体量”的作品或者像开公共派对式的豪华型展览,这类作品或巨型展览常常给人错误的“幻觉”,这个“幻觉”首先是质疑艺术家对资源的浪费,而不在考虑艺术的表达——而在大体量背后艺术家的思考是不是一种成熟而非强迫性的做作品,也很难解释得清楚——因为大体量的作品或展览呈现在一个商业性很强的空间,这与它的学术是非常不对位的。或者本应该呈现在一个商业空间,却被高光的放置在学术性很强的空间里,都很直观了破坏了当代艺术的气场,却赢得了商业和名人效应——中国当代艺术这种“错位”现象极其流行。

 

  正如,摆场子不能说明正面的问题,这很像中国足球常常邀请国外大牌的球队在中国踢球,比如可能也是问题主教练高洪波的足球队首秀即踢平三次世界冠军得主、现排名世界第2的德国队,然后能说自己的水平高于德国队,体现足球学术高度的比赛吗?

 

  问题恰恰是,当艺术家在完成这种大体量的应景式作品之后——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艺术经验就是独一无二以及具备无比的创造力。一副画画到好几十米,画面都是重复性的元素,这是必然的好作品?艺术家在成名之后,所有作品和所有的行为都是值得赞同的?恐怕只有中国这样的社会体制才能产生这样的麻木“崇拜”。值得警惕的是,一个艺术家成名了,连带鸡毛蒜皮都是好作品,这种思维作祟是在不利于当代艺术自身的新陈代谢。人家还活得好好的,就开始替他无限量的“歌功颂德”,实在有违当代艺术的基本精神。

 

  艺术的“体制”又在哪里呢?中国足球有制度或体制这个不难理解,艺术有吗,或许是个疑问,但是我认为这个“制度或体制”更加隐蔽和容易麻痹他人。足球和当代艺术本质本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存在相应的制度,中国足协和更高一级的体育总局,甚至更高层。而当代艺术基础是民间的,是相对野性和有限度自由的,也是最可以最没规则和形状的,但是即便在这样一个比足球宽松很多的领域,却实际上像个烂足球,像个金玉其外的干瘪足球。

 

  我们正在给当代艺术造上各种说法的“历史”,以图建立一个成形成标准的“体制”,这是今天的艺术界为这种成名就是好的艺术家或卖的好就是好艺术的标志而形成的“制度”或“体制”,这种“制度”或“体制”正在成为艺术家的成功哲学,评论家的评论作品的哲学,运营体系的运营主要对象等等,这本质上几乎类似于中国足球现在业已腐败透顶的“体制”,这种艺术“体制”的建立以及诸多利益层面群体的维护,正是让中国当代艺术失去更新能力的主要幕后推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