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篇 2010-02-04 13:55:4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黄明进原是攻版画的。正在他声名鹊起之时,遇上了国内所特有的“版”转“油”的风潮,把他也卷了进去:改攻油画了。这一“转”就是七、八年个头,竟一发不可收拾。

 

在·不在06-10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06

 

  《在·不在》系列已用了二年时间,积累的作品有三、四十幅,是迄今为止黄明进的代表性作品。虽然还延用了风景系列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同时也做了进一步的提炼),但在创作思路上,却已突破了他的“初衷”,从而跃进到了新的创作层面:国内近十年来流行的所谓观念性油画创作。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漂浮或低垂在每幅画面上的面膜符号。面膜符号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妻子。有一天,画家的妻子从脸上揭下一张美容用的面膜,顷刻之间,让他有了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于是狠狠地一击掌,说了一声:就是它了!由此可见,面膜的灵感来源既是一种偶然,也是画家久久思索、寻寻觅觅过程中的一种必然。

 

  那么,在面膜符号上,究竟又怎样凝聚了一些怎样的智慧和内涵呢?

 

  画家本人的一段话透露出了一些信息:……我将梦境同想象结合起来,变成一种虚幻的真实,又充满了朦胧和不准确性,就像现在创作的系列《在·不在》。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出现在《在·不在》系列作品中的山川、大地、天空、海洋都是“一种虚幻的真实”;其二,而在“一种虚幻的真实”中,仍是“充满了朦胧和不准确性”。第一层意思似乎是要肯定“在”,而第二层意思则又要加以否定——“不在”。

 

  由此可见,这些漂浮或低垂的面膜符号之灵既是在暗喻“一种虚幻的真实”,同时也是在营造“充满朦胧和不准确性”的氛围。它是一种双重性的角色。

 

  符号学美学家R 巴特说过:符号既不是对物理事物的模仿,也不只是强烈情绪的流溢。它是对实在的再解释,不过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参见《符号学美学》,中译本,P17)。细究起来,风景系列虽然也表现出了一种“对实在的再解释”的强烈愿望,并在直观的层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所缺的正是一个“感性形式的媒介”,亦即是一个可以代表审视宇宙、人生的历史主体的符码。现在,黄明进终于找到了并设定了它。我要补充的是,面膜符号之灵无疑是一个有着多种寓意的感性形式,它既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川戏中神奇莫测的“变脸”(暗喻一切的实在皆处在变化之中),也可以让我们参悟到隐藏在背后的活泼的生命体(似乎有所言说),还可以让我们从中感怀到生命的无常、虚幻,抑或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灵魂不灭”的声音……而那些空濛的山川、大地、天空、海洋,在面膜符号之灵的“观照”下,则显得更加虚幻飘渺,若有若无,神秘莫测。

 

  《在·不在》系列是对“一切都在变化中”的现实世界的一种质疑和反省。仅就这一点而言,这个系列是有意义的,而且还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愿符号之灵,展翅高飞!

 

  陈孝信

  2008.1.11,完稿于南京·草履书斋。

 

【编辑:小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