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地下一层的展厅一角 2010-02-22 13:35:12 来源:《时代人物周报》 点击:
他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全国政协会徽和开国纪念邮票的设计,诗人艾青说他“走到哪里,摩登就到哪里”……

  与毕加索相遇

 

  如果问张仃,一生中,他最喜欢哪位画家,张仃的答案一定是:毕加索!两者相较,毕加索与他的艺术生命更为接近,甚至,“毕加索”三字差点让他在文革期间丢了命。当然,张仃也很喜欢梵高。他说:“我看梵高的画很激动,我学梵高是学他的心而非学他的技。梵高是带着感情画画儿的。”

 

  最早,张仃便在延安“鲁艺”的美术课上,给学生讲授毕加索、梵高,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让很多老师甚为不悦,甚至排挤他,认为他在艺术上“崇洋媚外”,革命立场不坚定。

 

  在反对者中,包括画家蔡若虹,认为张仃之所以推崇毕加索、梵高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有一次,蔡若虹杀鸡请客,他对着血淋淋的鸡头嘲笑张仃说:“看,这就是毕加索!我一天可以画它几十幅。”

 

  文革时,张仃的云南装饰画作品又被华君武评为“毕加索+城隍庙”。毕加索这个名字似乎一直伴随着张仃的整个艺术生命。

 

  1956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举行,张仃领命前往,主要任务是设计世界博览会的中国馆。去法国之前,张仃预感此行能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毕加索。于是,他细心准备了礼品,一个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常见的门神年画,另一个则是齐白石的水印画册。

 

  当张仃设计完中国馆,在旅法画家赵无极的相伴下,四处搜寻毕加索的画册时,接到了前来法国访问的中国文化代表团的电话,让他赶快加入代表团,张仃欣然答应。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