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对外开放的苏州博物馆,亦是贝聿铭广为人知的佳作。“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点全部做到,简直可以耗费掉一个人所有的心血,但贝聿铭再三跟自己设计公司的人强调:“切不可沉湎于设计。”———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设计!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设计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设计师!
大师的悖论
事实上,贝聿铭是很少讲理论的建筑设计大师,除了一些片段式的格言警句,他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建筑的长篇大论。他强调“靠作品说话”,反正建筑物放在那里,让人们去自由评说吧。为了鼓励建筑师们勇于以作品说话,他建议:“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面皮要厚一点……”
但是在贝聿铭写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中,他又提到:“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机会自然会来找你!搞个个人主页是个好注意!!特别是培养自己在行业的名气,有了名气,高薪机会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机会…”。不能说贝聿铭说的没有道理,这绝对是可行、易行、必行的建议。但这里的“推销”,可以理解为“积极解释自己”,而非竭尽全力地“炒作”自己。但是,“靠作品说话”就是不解释。问题来了———如果你不注重理论或者刻意忽略理论,没有自成体系的阐述,如何推销?仅靠声音大、混个脸熟,乃至夸大其词?想来,这是一个悖论。这个世界上,没有悖论的“大师”真是凤毛麟角。悖论集于一体,并非仅仅出现在大师身上,也出现在欣赏大师的人身上。法国要扩建著名的巴黎卢浮宫,贝聿铭在入口处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方案一公布,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一些批评者指责这个新入口是一颗假钻石,破坏了卢浮宫的整体结构。在野的保守党甚至利用这个机会猛烈抨击选择了贝聿铭的执政党。但是当时的总统密特朗力挺贝聿铭。这座塔于1989年竣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字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褒奖之声甚嚣尘上,简直把金字塔当成了完美的化身。其实,判断建筑物的好与不好,凭的还是直觉。人们说不好,凭的是直觉,转而说好的时候,是因为大师的马太效应。一个人,一旦成了大师,马太效应就产生了。所以,能够真正指出贝聿铭缺点的,和能够真正看出其作品之优美的,都是极少数的人。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