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即排演。只有在排演中,观众之交互性参与才得以施行。然而这是与几十年来所谓的“社会参与”和“公共介入”相反的行动。后者是艺术家对社会的对象化参与(仿佛艺术家本来并不在社会之中),艺术家进入日常之剧场进行“实践”抑或“改造”,他或她相对于公众或社会仍然是居高临下的主权者;而“排演”则是邀请大家进入艺术的排练场,加入到艺术的生产中来。关键在于:在“参与主义”的框架中,“公众”和“社会”都只是单数,而在排练场上,所有的排练者都被保持为无限差异之个体,是那尚未被定义的“芸芸众生”(multitude)。
展览即排演。“排演”是一种解放,因为一切尚处未定状态。在本届双年展的框架中,策展不是总结,不是调查或再现,而是划分和组织、集结和动员,是一次次的“排演”。2010上海双年展将自身定义为“排演”,定义为一个生产性的、表演性的空间。只要在排演之中,展览之剧场就尚未封闭,尚有其未来。今天,艺术体制的生产力远远大于个体的创造力,艺术家难以摆脱被艺术系统雇佣的感觉和“社会订件”的命运,到处是仿像和角色扮演(cosplay)。“排演”号召艺术界的同仁脱掉角色扮演的戏服,从机制化的艺术剧场中出走、从日常剧场中出离,成为那“未被定义者”,回到我们的排练场,进入到自发、自由的演习之中。
四.本届双年展展览框架和学术靓点
本届双年展的展览框架
2010上海双年展的策展过程分为“展开”与“回归”两个步骤。“展开”部分是指从2010年7月至9月的国际“巡回排演”,按照三个主题单元,分别在欧洲、美国与亚洲进行;“回归”部分是指“巡回排演”向上海美术馆主体展的回归,三次“巡回排演”将构成主体展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展开”与“回归”两个步骤是上海双年展将自身议题放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检验和排演的过程,也可以被视为上海双年展对于国际艺坛的一种呼应与回馈。
根据“巡回排演”这一充满现场感和行动感的工作方式,2010上海双年展的主体展览将以上海美术馆作为中心展场,同时拟设立主题性分展场,与主展馆共同构建起“双年展剧场”的情境与叙事。10月份,“巡回排演”将回归到双年展主馆,构成主体展览现场的基本“剧情”和框架。双年展主馆侧重展示具有现场感的平面作品以及具有事件性的空间作品,强调当代艺术创作的叙事容量与场所精神。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