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何时建立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 2010-03-06 18:13:5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崔付利 点击:
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现状其实是中国的艺术批评现状大环境的反应之一,整个中国艺术批评都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中国艺术批评弊端产生的原因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而是从中西女性主义存在的差异的根本上――女性主义来探讨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因其醉心于颠覆男性文学理论框架支撑的宏大历史,通过引介并借用女性视角去全新解读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完成了对男权制度的批判。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作为女性主义艺术范畴中的一门学术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话题。


  女性主义艺术不能脱离历史的上下文关系而单独研究,只有还原当初它产生的语境才能从根本上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和主旨。众所周知,女性主义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即女权主义而产生的,是现代主义背景下公民权力意识觉醒的一部分。然而,中国的女权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产生于完全不同的土地上,两种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差异巨大,再加上运动的时间也长短不一…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女权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在领导力量,方式、理论上有很多不相同之处。从女权运动根本上的不同则是导致了中国女性艺术批评与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批评家佟玉洁曾在文章《中国女性艺术批评缺什么——给靳卫红的一封信》中提到过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缺少中国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她讲到“开了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的批评的参照物中国还有没有自己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的批评的西方模板是唯一的合法的话语方式,并由这种批评方式建立起来宗法资格认证体系,既学术的江湖体系。学术的嫡系无处不在。通常表现为在在学术的江湖的师承关系中,学术话语的观点与学术话语方式惊人的一致。”文中还提出中国人说中国话不自信,不论什么性别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一旦涉及西方批评话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就是中英文并置。佟玉洁提出的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现状其实是中国的艺术批评现状大环境的反应之一,整个中国艺术批评都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中国艺术批评弊端产生的原因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而是从中西女性主义存在的差异的根本上――女性主义来探讨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


  差异之一,西方女权运动是妇女的自发、自为、自觉行动,中产阶级妇女是主要领导力量,各阶层妇女都投身其中;中国女权运动是在男性的启蒙,倡导,鼓励,支持下开始的,参与女权运动的只有少数城市中上层妇女节,下层妇女和农村妇女基本没有参与。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男人玩物的观点。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E.C.斯坦顿和L.莫特等人,在纽约州的塞内长福尔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境遇。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差异之二,西方女权运动以对男性批判和社会批判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以激进手段争取平等权利。中国女权运动很少对社会批判,更无对男性的批判,争取平等权利的手段也比较缓和。由于几千年来妇女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倍受压迫,所以西方女权运动从一开始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男性。中国女权运动根本没有对男性的批判,对社会的批判也比较肤浅。


  差异之三,西方女权运动理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各阶层都有自己的理论。中国女权运动理论简单,主要汲取西方女权理论的精华,很少创新。


  差异之四,由于西方女权运动发展早,起步高,成就也大;中国女权运动发展晚,妇女解放的成就较低。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所表现出的弊端是中西女权运动差异性的影射,延续以往的女性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批评已不能创造出有什么活力的艺术形式,只有超越或者扩展原有女性主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或许才有女性主义艺术的未来。


 

 


【编辑:大崔】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