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罗中立代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时,特意标记了一段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几分钟后,他看到尴尬的一幕,一位有身份的人士在公共场合毫无愧色地吐痰,擤鼻涕。“我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昨日,这位艺术工作者在审议报告时说。
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作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到法国卢浮宫临摹世界名画。当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这位中国年轻人,“如果在博物馆听到有人大声喧哗,还若无其事,那人肯定是美国人,美国人有钱,但没文化。”
如今,因《父亲》而闻名的罗中立再次到卢浮宫博物馆,大声喧哗的参观者更多地变成了中国人,这让他汗颜。“前几年的一次经历,更让我尴尬。”罗中立说,他曾代表四川美院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考察,与美方相谈正欢时,一名中国游客在艺术馆大声批评旅行社,甚至脏话连篇。
“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国民腰包鼓了,‘不差钱’。”罗中立说,近年来,出国旅游、购物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很多国外的博物院、美术馆、旅游景点专门配上了中文解说,购物场所也特别喜欢中国顾客,“欧美人靠你赚钱,还是看不起你,为什么?因为文化素质较差。”
加拿大媒体曾统计不喜欢中国人的十大理由,排第一位的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此外,堵塞人行通道等细节问题也赫然在列。“总理在报告中把文化提到那样的高度,令人振奋,但提升文化素质需要一步步做起。”罗中立说,当年,日本曾出版《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专门指责日本国民在文化修养、日常礼仪方面的不足,如今,日本游客给人的普遍印象是文明有礼,“这值得我们借鉴。”
为此,罗中立代表建议,正像总理说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努力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国内各级电视台应开设礼仪教育节目,讲述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通过若干年潜移默化的熏陶,改善国人形象,让中国人不仅“不差钱”,还有素质,受人尊敬,受人欢迎。
【编辑: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