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和“投资”的定义
投机和投资这两个术语,是套用中国现有的词汇来翻译西方金融理论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使用“投机”这个术语来描写交易活动时,不应当过分拘泥于该词在古籍中用在“切中时机”或“乘机牟利”等意义上的出处,更不应当把它同现代语言中的“投机取巧”或“投机倒把”等用法的褒贬含义联系起来。因为在英文原文speculating同中文对应语“投机”之间并没有语源上的延续关系。股票或期货交易的“投机”,其实是英文中所说的speculating。
在英文中,投机(speculating)的意思是在事实不充分的情况下“揣度未来”。在金融领域里,它指的是根据对价格变化的猜测,通过买进或卖出的证券或资产而获利的活动。这里,可以推导出这么几点来。第一,因为是猜测,所以有风险;第二,借以交易的资本就其本身而言并不重要,它只是用来牟利的工具,它自身的升值能力不是考虑的因素,除非这种能力会影响到资产的价格;第三,因为盈利是唯一的目标,投机更倾向于使用杠杆力和借贷来获得最大的回报率。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说,投机这个词指的是“以生利为目的,买进或卖出你既不需要也不会保存的商品的交易活动”,那么,它更接近于英文中所说的投机。投机并不是中国独特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有。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表现出的强度不一样。近半个世纪以来,股票和房产在世界各地都是主要的投机对象。
相对来说,投资这个概念似乎容易理解一些。投资无非是投入资本以求生利。不过,如果你把它放进股市这个背景中,并且同投机的定义相比较的话,事情就不那么简单。
首先,投资这个概念有“保存资本”的含义。它说的是“在资本之上”生利。它并不排斥承担风险,只是不至于因为承担风险而销蚀资本。其次,因为要保持资本,资本本身借以寄身的资产的属性也就成了问题。譬如说,股票的表现和红利,市盈率和公司所属板块等等。第三,保存资本价值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说的保本。它至少要保存折算为货币的购买力。价格低、波动率大的股票是盈利可能较大的股票,但也是投机性强的股票,价格高、波动率低的股票是长期投资的股票,但也往往是短期回报率低的股票。买进股票锁进箱子里并不能保证它的价值不会相对贬值。
现代金融理论为投资这个概念提供了两个有力的工具,使我们可以对“保存资本,规避风险”这一点进行定量的衡量。第一个概念是“投资组合”。当你投资的时候,你持有的是一个投资组合。这个投资组合可能是由一种股票组成的,但更有可能是由一组股票甚至加上股指期货组成的。它也可能是一种ETF。这个投资组合就是你的投资资本的可以衡量的物理形态。你不必将中石油或者万科的股票自始至终留在这个投资组合里,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投资,只要这个投资组合存在一天,它就是你用来衡量你的投资表现的底线。
第二个概念是平均值,也就是用指数来衡量整个市场的表现。由于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将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获益定量化。如果说投资的目的是为规避风险,保存价值,那么,这里的起码目标是,一个投资组合在某一既定时刻的价值,应当能够是原来投入资本的价值,加上市场的平均表现,再加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增值。
不要小看这个数目,根据《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9版)的计算,从理论上说,如果投资者根据道氏图像技术信号,在牛市时买进道琼斯指数的构成股,到出现熊市信号时将它们卖掉,1897年的一笔100美元的投资到2006年就可以变为345,782美元。如果包括做空在内的话,那就是1,902,859美元。按照《华尔街漫步》(2007年版)的说法,一个投资者如果在1969年开始在标普500指数基金里投资了10,000美元,并且以后将红利都再投资进去,到2006年时他的投资组合里就有422,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