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作品 2010-03-25 15:51:46 来源:俞可的搜狐博客 点击:
最近我在跟一个毕业班上课,指导他们的毕业创作和论文。相继到来的同学茫然地走进教室,全然没有一点激情,当然就更谈不上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他们对艺术或者对未来的工作的向往……

  朱小禾:那是管理上的问题。

 

  俞可:我觉得那还不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精神结构出现问题以后,他怎么能够适应社会,适应进步的东西。我们这代人的知识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那种不成熟的知识结构里,而我们后面又由于城市化来得太快太突然,人们无暇去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其实里面还有道德上的不足,教师现在没有了信仰,大概是为了个人利益耗了太多的精力,哪里还有时间学习,哪里还有时间想到学生的未来。

 

  朱小禾:知识太常规了。

 

  俞可:也不仅仅是常规,而是对知识认识的片面化和对知识运用的实用主义,缺乏对未来的思考,缺乏知识分子的职称条件。

 

  朱小禾:美院终究还是体制问题。现在留校的还都是凭关系、熟人留的,而不是考察谁对知识研究得更深入。

 

  俞可:我倒不全部反对中国式的人际关系。只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为自己设置一条底线,这是一条知识分子的人格底线。有一点理想主义,有一点人文精神,这对我们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如国家、民族、家长,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不能忽悠。另外一点,今天的教育还有一个问题是“资本”。我觉得资本这个东西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魅力。对资本的体验,早期是中年人显得很敏锐,而现在是年轻人特别迷恋。年轻人把资本想象成另外一个东西,而且越来越朝欲求方面去寻找资本实践的可能性,过去我们片面地去看政治、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在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中国本身并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当然资本本身并不是坏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太迷恋金钱,的确也给当下和未来制造出中国人的一种缺失,这也直接反映在教育中,我觉得这是美院存在的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今天的年轻人在实践自己艺术的过程中,开始还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去实践,一遇到资本,他们就失去了目标,而没有得到资本好处的一些人,又失去了心态,他们把不得志装到艺术的桶里,拼命搅拌,显现出反常的反映,保卫式地对待传统和装神弄鬼地号称前卫。

 

  朱小禾:还是比较常态。

 

  俞可:不,我们这个对文化特别敏感的民族还是一个有很大局限性,就是对文化的思考,常常是平面化的,缺乏对文化艺术的立体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才不能如愿以偿的发挥作用。那不然文化的话语权肯定是在我们中国而不是在欧美了,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文化超越金钱的魅力,这样才能强化出中国人对文化教育的品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