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以来,刘长春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题材的油画作品。作者持严肃的态度,用绘画的形式对国际共产主义题材进行了表现,作品体现出深刻的反思精神。这完全不同于当代艺术中那些为了取悦西方意识形态而对国际共产主义进行肆意和肤浅的谩骂的艺术家。浅薄的谩骂掩盖不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和意识形态在中国发生过的重大影响。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影响和塑造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有研究者指出,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文献是不到两万字的《共产党宣言》。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任何一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献。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不能用市井酒徒撒泼放刁的伎俩来思考和表现。尽管刘长春的作品在形式上也具有漫画性质的“戏说”,但是,从内在的精神方面它决不同于那些为向西方意识形态献媚而“骂街”的作者及其作品。刘长春作品表现主题及其表现方法从本质说是严肃的。
刘长春的作品对国际共产主义题材的艺术表现超越了社会实践层面,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书卷气。他的作品似乎让我们越过那些腥风血雨,去体会具有凭吊意味的历史感伤。毕竟,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几代人成长起来。
刘长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们曾经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造福全人类的理想进行了令人崇敬的奋斗。在资本主义的成长阶段,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度反差,引起了像马克思这样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关注。在书斋中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在不到30岁的年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其中,消灭私有制的理论主张,以及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学说,引起了资本家的恐慌。《共产党宣言》的感召力在于它反映了弱势群体的呼声。
有着红色家庭背景的刘长春对国际共产主义的理解完全不同于那些出身于被“无产阶级专政”的家庭的艺术家。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有别于后者,因而他对国际共产主义的理解是复杂的。所以,在刘长春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国际共产主义的肯定,也可以见出他的批判和疑惑。在国际共产主义诞生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它一直是一种前卫思潮和运动,造反和反主流的反叛精神是其核心。甚至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运动中也可以清晰地见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刘长春的内心深处,仍然生长着强烈的叛逆精神。这是他对国际共产主义大师们作出正面刻画的原因。
刘长春对国际共产主义大师们表示了足够的敬意。从社会道义的角度,刘长春秉持公平、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在作为艺术家的刘长春身上体现着一种“侠义”古风。侠义在于除暴安良和扶弱济贫,在于它所倡导的公平和正义。从此角度观察,刘长春与国际共产主义大师们有一种神会。所以,才会有借用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最后的晚餐》的构图而创作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这样的巨幅作品。对应犹大的位置是戈尔巴乔夫,反映出刘长春对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的情感取向。
创作这件作品花用了作者很长时间。作品的构思非常精细。马克思位于耶稣的位置上,背后是象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取得胜利的图像:1917年十月革命前夜,奉命开炮发出向冬宫进攻信号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也是十月革命的象征物。十月革命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