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篇 2010-03-27 15:15:2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中国的文人画家一直标榜绘画只是表达自己情操的一种工具,甚至是一种体悟真理的工具,所谓“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宗炳《论画》)。

 

  范迪安

 

  毫无疑问,董小明是一位善于把握艺术语言感染力的画家。这些年来,他以“荷”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与影像结合,与材料相结合,与声音相结合,与空间相结合,与环境相结合,构筑了一种种关于荷的情境。在宣纸、金属、影像等介质上的荷,展现了他娴熟的水墨技巧和高度感性的写意语言,又因通过介质的转换而呈现出新的图像样貌和感觉氛围。在这种综合性的创作中,他调动了光、影、声、像等手法,与水墨写意的语言通融交织,使不同的语言方法形成有机的语言综合体,这是他艺术的最大特色。作为当代着名水墨画家,他在水墨写意上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传统的写意体系有深入的体认,许多年来,他从小写意到大写意,已从传统的写意风格中不断脱胎演进,形成了意象造型的取向。他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也是深入的,在写意语言里吸收现代抽象绘画的构成方式,使得自己的作品从经营画面布局入手,在疏密、开合的节奏上新意迭出,意趣盎然,在落笔着墨之际贯注写的逸兴,笔线的品质别出机杼,特别拥有一种以痕迹为特征的笔墨属性。由于他在用笔用墨上保持了专注的追求,又不断在画面大结构上经营探索,作品充满了水墨淋漓的气韵和整体浮现的影象。在某种程度上,他这种以痕迹为主导,以影象为特征的水墨作品已经暗喻和指示了向新媒体延伸的可能性,他从纯粹的水墨写意进入到运用新媒体与水墨相结合的领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语言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

 

  在当代艺术中,有许多画家都希望拓展艺术的表现力,使绘画的艺术语言与其他媒介相结合,形成新的视觉图像。董小明的做法不是简单的叠加和转换,而是调动起新媒介的材质和属性,用以表现自己在水墨写意上积累起来的感觉与经验。在扩展水墨语言表现力的实验上,他比画坛已有的做法都超前,但形成的整体面貌却是有机、充实和完整的。

 

  董小明在水墨综合媒介上的实验,实际上是他长期理性思考水墨艺术当代发展这个课题的结果。他深知作为传统形态水墨艺术的拓展是一个艺术的难题,甚至是一个文化的难题。许多年来,他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推动水墨实验和艺术研究,探讨传统水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状态,他也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持续不懈地拓展水墨艺术的表现域和表现力。他所做的,一是要解决水墨艺术的“主体性”问题。解决的方式不是延续传统,而是更新观念,将水墨带入当代文化语境,使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形成新的生长点,由此内在地建构水墨艺术新的主体性。二是要解决水墨艺术的“公共性”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尝试运用综合的材料、综合的手段形成综合的语言,使水墨的世界得以开敞,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空间。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表现的任何方式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灵与情感。董小明在墨荷这一主题上的沉浸,同样是出于自己心灵的需要。他的艺术动机仍然如传统的文人画家,为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足而画,他从水墨领域拓展的结果是使作品的视觉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水墨写意的内在精神没有变,仍然是文人画写意的意境。在德累斯顿和布鲁塞尔他的作品现场,我感受到了这种意境,也看到了其他文化的观众在感受这种意。

 

【编辑:小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