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不足成文艺衰退主因?当代艺术价值何以裁定 2010-03-30 21:37:32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文艺和市场、和资本都会接轨的。我觉得对好的艺术品来说,好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艺术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市场要有一个警戒、或者是有一个原则性的东西……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市场”、“艺术价值”等词汇似乎一夜间再次成了艺术圈的主题词。所不同的是,这次人们讨论的焦点,已经转移到诸如“艺术如何面对(而非拒绝)资本”、“市场何以拯救艺术”之类的话题上——尽管市场无干于艺术的论调依然存在。历史情怀,家国情境,现实情形,中国当代艺术——当然不仅仅只有当代艺术——的情况从来就是复杂且微妙的。新世纪的十年已经走过,各种“总结”、“反思”,包括“历史著述”,也都在酝酿甚至已在进行当中。资本市场对艺术和艺术家究竟意味何在?艺术评述在各种现实利益体之间究竟如何周旋?新的当代艺术语境究竟是否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何在、前途何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批专家、学者,以下是本站记者与俞可(《当代美术家》杂志执行主编、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总策划、深圳美术馆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之间的访谈实录:

 

  时间:2010年3月20日

  访谈:俞可+石棱(99艺术网)


 
 
  市场商业不足或成文艺衰退主因?  

 

  99艺术网:自90年代文艺领域资本和市场兴起以来,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文艺创作在今天出现衰弱迹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商业化做得不够好,您认为呢? 

 

  俞可:文艺和市场、和资本都会接轨的。我觉得对好的艺术品来说,好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艺术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市场要有一个警戒、或者是有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应该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的。其实可以说,中国有了艺术市场以后,中国的艺术进入比较规范化的一个轨道;这个规范化的轨道对文化的扩散、对艺术的传播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我倒不完全认为是把它放在一个完全的对立面来看。

 

 

  艺术史的当下书写与现实利益 

 

  99艺术网: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史的书写者、学者来说,他怎么去处理自己跟当下各种利益体之间的关系? 

 

  俞可:书写艺术史的人,肯定要保持一个独立的人格,就是独立的对艺术的判断,不应该受太多的干扰,不要受市场的干扰,不要受偏见的干扰,不要受自己形而上经验的干扰——这是肯定应该把握、应该坚持的。同时作为一个艺术史家,该应该把中国当代艺术放在一全球化的,或者说把东西艺术史,在一个多极性的关系里寻找到自己的一个切入点,这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史家,应该去把握的东西。

 

 

  当代艺术的价值何以裁定? 

 

  99艺术网:在当前资本和市场介入的情境下,一件艺术品的价值,究竟包括哪些方面?除了它的审美价值之外,还有其它什么价值么?这个价值整体上是由艺术史来裁定,还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的? 

 

  俞可:在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可能会有几方面的作用。“审美”在今天来决定艺术的话,至少是一种偏见,今天艺术不完全是一个审美的功能;同时“看不见的手”,怎么去理解?我认为艺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一些策略化的方法,这是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一般对于“看不见的手”,大家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贬义的词;我觉得实际上今天的文化呈现,还用艺术家过去的呈现方式来评判,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今天,视觉的东西或者是听觉的东西太多太多。那么今天中国的艺术,如何在这个“太多”里面扮演一个角色或者是在文化上为人们塑造一种神话,或者是塑造一种我们不熟悉的一个空间?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