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出自民间手艺 2010-03-30 21:57: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专题研究只针对相关专题的事实进行综述,而把与此主题相关理 论和讨论集中在理论综述之中。理论综述在方法上作了重大改变, 不再以语录集锦附加编者按的方式集中呈示各个理论主题……

  2005卷编辑方案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记录变量,不记录常量。它不是美术界的当年活动总结(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编有《中国美术大事记》),也不是分门别类艺术的年度记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准备编有《中国美术年鉴》),而是对中国艺术正在进行的实验、探索、 创新和遭遇进行调查和整理,按年度为单位,客观地记录事实,并 对各条记录核实,简明描述和对照索引,使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显示,并且努力揭示各个重要事实之间的关联和意义,记载中国现代 化过程及其在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心态中最敏锐的创造性 反应,同时标示艺术对现代化过程的推动和反省的作为。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是在1986年建立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 资料基础上编辑。当代艺术中包括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在当前的重大变化。现代艺术有三个常用概念:时间上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各 种艺术现象;文化上表示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相并列的艺术状态;艺 术上区别于传统经典性质的先锋实验性质的部分,学术界也径称这 个部分为“当代艺术”。有鉴于19世纪90年代之来世界上所有发达 国家的当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博物馆都以记载先锋实验性质的部分为主,所以现代艺术档案一直以第三个概念作为理念。同时,因其 尽量客观和全面地记录变化着的艺术事实,所以自然就涉及到中国 文化特有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并存而且互相冲突,互相促进的状态。又因档案的学术研究性质,所以在注重先锋、实验艺术的同 时,也全面研究当时发生的各种艺术现象,自然就包括时间上现代 的艺术现象。但是,当代艺术年鉴限于任务和篇幅,以记录先锋实 验性质的部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为主。旁及三代(前现代、现代、 后现代)并列的文化状态和其他艺术现象,因此在后两个方面只在 涉及重大事件和那些性质虽非先锋实验却发生着重大变革的艺术现 象。有些流行艺术事件被作为当代艺术的变量记录。

 

  当代艺术的活动正在发生,意义和价值一时难于判断。我们根 据两个理念指导这个工作,第一,科学学术规范:尽最大可能调查 研究,记录事实,考证因果。第二,艺术学思想:充分意识到艺术现象的特殊性,尊重各种人物的主观意志和独特感觉,以揭示各种现象、陈述和事实间的关联,互相印证为客观目标。这两个指导理念实际上内在相互矛盾。当代问题调查研究是一个科学工作,是以 社会学为基础。结果体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年 鉴》则是一个有时间限度的有篇幅限制的报告,而且这个报告不可能不经过大量的整理、选择编辑,并且事实上包括了编者的意向和 学术目标,就是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过程提供一份索引。而艺术现 象本身是一个主观创造,而且不断发生新意义,而对于艺术现象的接受也是见仁见智的“事物”,即使对编者,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 物的理解也会出现变动。那么这种不断变动,没有恒定的意见的事 实如何呈现为一个科学工作的结果,其实正是这一部年鉴的意义之 所在。因为作为变量——无论对作者还是观者都是变动不定,理解 各异这件事实本身,正是事实的真实状态,而恰是如此,才是人类 精神的状态,才是学问的现代性本质。在古代就发展起来的真理的观念,将事实本质归结到简化的公式和教条,呈现为物理学学术观 念。因此事实成为被考察的对象,分门别类,分析因果关系,转化 为定律,结合为“解”和定量。近代社会科学发展之后,真理和本体问题被搁置,对于现象的“差异”的关注成为学术的主要目标, 观察和体认差异而发展出“质的研究”,统计和计算调查数据而发 展出“量的研究”,发现和调节变量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呈现为 社会学/人口学学术观念。《年鉴》性质达不到对真理的揭示,只能 局部地,在某些问题上展开对“差异”和“数据”的调查和报告。 然而,由于《年鉴》针对的现代艺术问题,致使这个学术工作具有 了一种艺术学/美学学术观念。这个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法国 的一批思想家发展起来,对现代性、理性、逻各斯、历史的定见和主流社会强势文化的习俗、规定进行反思,用分析评论文学和艺术 作品作为手段。这种方法不仅对于被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扩展,主张 物理学事实和社会/人口学事实常常是在人的理解和感受中成为“真实”,而每个人的理解和感觉又根据其处境(地域和社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艺术作品就把这种变动的和变异的理解和感受变现为一个“实物”,我们称之为“形相”。形相问题是扩展了的 自然和社会。而艺术学/美学方法本身不把研究者当作一个纯粹“无 我”的客观者,调查者,而是把研究过程作为一次评论,就是自我 的理解和感受也成为学术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化评论和艺术批评在上个世纪末成为国际思想界的重要依托的时代特点。《年鉴》工作 在这个艺术学/美学方面上切入了问题。所以《年鉴》的记录即使意 义和价值一时难于判断,调查、记录、考证不周全,文字和图像保 留着作者的主观意志和独特感觉,编辑过程坦诚必有编者的理解和 感受羼入,而我们认定,这种主观理解和感受也是艺术学/美学时代 思想和学术的真实状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